是在给幼麟做宣传。
观海社开始行动了,新月社放出的流言被新的流言碾压了。毕竟瓜还是新鲜的好吃。
读者们看观海社夸下了海口,一时间也激起了好奇之心。观海社新推出的作者是个什么来头?他写的小说又何以能称得上是开天辟地?
当然更多人只觉得是噱头,还有徐适之的铁杆读者颇为不满,只觉得观海社识人不明,竟然在头版上还有争议,不是看不上秋毫先生?他们只觉得秋毫先生出走得好,出走得妙。观海社无情在先,秋毫先生也只能无义在后了。
徐适之的部分铁杆支持者甚至放出话来:坚决抵制观海社,海潮上弦选上弦。新人作者的书,他们就算是一辈子不看小说,也不会看什么幼麟的小说。
观海社的回应可以说把气氛推到了高潮,观海社和新月社之间的擂台算是正式摆下了。
刚开始观海社的海潮刊销量是大大不如新月社的。
而杨斌在观海社等得是坐立不安,得到海潮刊的销量后,轻舒了口气,觉得自己跟新月社打擂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读者大多口嫌体正直,他们也好奇能抢秋毫先生头版的幼麟写的是一篇什么样的小说。
观海社的海潮刊与新月社的上弦刊销量比是三比五。有这样的成绩已经让杨斌喜出望外。幼麟写得再好也是新人作者,没有老牌作者的号召力。
而杨斌回应了新月社的打擂台,将幼麟和秋毫绑在了一起,所有读者都会将幼麟和秋毫放在一个层面上去讨论。如此也不算是输阵了。
至于姜陵最后能不能接住杨斌强行抬高的层次,就不是杨斌能够预料到的了。成则开天辟地,成为一个新流派的宗师,败则……
新月社和观海社之间打擂台已经成了整个鄞县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姜家身在鄞县又岂能不知。柳枝一口气买了二十份海潮刊。小田捧着厚厚的报纸往家里走,走到最后只觉得自己的手臂都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太太,我们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海潮刊?”总算到了家,小田刚进院就将报纸放在了石桌上,然后轻轻捶打着手臂,真是太累人了。
“我们五人,一人四本,一本看,一本收藏,一本送人,还有一本备用。”柳枝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