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时记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丹心汗青(3/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大约是方便挂在腰处。下方则像略细长的小刀模样,但并不锋利。

    秦时常在刀笔吏腰处所见,一支竹管内置毛笔,另一样则是书刀了。

    记录文字时,毛笔蘸墨书写在竹简上。

    若错了字,则用书刀小心刮去。

    书写在册,册即为竹简。

    删,则为用书刀在竹简上刮。

    她日日能见刀笔吏,可这还是第一次将文字象形一般呈现在眼前,而后忍不住轻微抽气——

    文明与传承,几千年后仍在持续,这是何等静默无声的伟大。

    再看看左侧工房,考工令已经又殷勤解释:“工房后乃有广院,匠人们需在大处劈砍巨竹。”

    恰好有刚劈砍好的一筐竹片被送进来,流水线作业令它很快就被送至精造处。

    先是在模具处用锯刀拉模,去薄,再将竹片一一打磨均匀相同。

    秦时跟随流水线的步骤向前看去,匠人们已经熟练地再将竹片排列整齐,墨斗画线。

    在每一片上墨斗线的两侧造出缺口,中间钻出小洞来。

    而后则用炭火加上茶籽饼,再将竹片整齐摆放在瓮口,竹片的青皮外很快便因烘烤生出了密密的水珠。

    乍一看,像是竹子生汗了一样。

    “原来,这就是【汗青】啊。”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

    秦时目不转睛地看着。

    考工令不明所以,不知烤汗青有何可看,还当贵人对此流程略有不满,于是又殷勤介绍道:

    “此乃烤竹简。”

    “尚书、御史等造册,向来多用此册。因其能长久保存不腐烂,正和典籍传承。”

    又指一指另一侧:“前方还有蒸竹简。”

    “乃取薄竹片上锅蒸制晾晒,竹片轻薄柔软、便捷易携,且字迹清晰不易开裂,读书翻阅时常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