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和姜氏走在街头。路过一家热闹的大茶馆,里头说书声、谈笑声交织,几个小童正穿梭卖着瓜果。柳杏儿敏锐地发现,小童进茶馆得给门口小二几文钱。她灵机一动,忙指着茶馆对姜氏提议:“娘,咱也给点钱进去卖栗子,就按昨晚商量的,十文钱一包。”姜氏却有些忐忑,担心价格太贵。柳杏儿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让姜氏连连点头。姜氏惊讶女儿竟懂这些,柳杏儿淡定搬出陈虎当挡箭牌。这是柳杏儿的第一笔买卖,姜氏虽曾卖过东西,可时隔多年,忍不住又多叮嘱起来。
集市上,柳杏儿对母亲姜氏说道:“娘您去卖栗子,我在外头等您!”姜氏虽多年未涉足生意场,心中忐忑,但还是硬着头皮拿上钱走向茶馆。这边柳杏儿则另有打算,她来到一个生意冷清的小吃摊前,找到摊主——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婆婆。柳杏儿提出借用火和蒸笼蒸自己的栗子蒸糕,还承诺若在这儿卖掉,每个额外给婆婆一个铜板。蒸好蒸糕后,她尝了尝婆婆卖的包子,味道不错,随即灵机一动,竟大声吆喝起来:“买包子呢,热腾腾的包子,买一个包子送一碗热汤咧!”
热闹的集市上,一位老婆婆摊位本来冷清,无人问津。就在此时,柳杏儿出现了,她清脆的吆喝声打破了寂静:“香甜包子,快来尝尝!”这一嗓子,竟真吸引了人前来询问。随着蒸笼打开,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包子瞬间勾起人们的食欲,很快就有顾客落座品尝。而柳杏儿并未停下,待哑婆婆包子售罄,她自己的栗子蒸糕也好了。那清甜的吆喝声再度响起:“栗子蒸糕,香甜软糯的栗子蒸糕!”宛如黄鹂啼鸣,瞬间吸引众人目光,就连几个书生也停下脚步,其中一人提议去买几个尝尝,
街边,杜秀才皱着眉,嫌弃街边吃食,大手一挥要请众人去福运楼。众人一听,眼睛放光,直夸他大气。杜秀才把书交给身边人,让他们先去占雅间,自己回去取银子随后就到。书生们毫无怀疑,欢欢喜喜地去了福运楼。可谁能想到,杜秀才根本没回家,而是脸色阴沉地来到小摊前,掏出一锭银子豪言全要了,阔绰的举动引得众人纷纷侧目。而一旁的柳杏儿,看到杜秀才就认出这是原主的心上人,可她却觉得杜秀才太阴,远比不上陈虎,压根没搭理他,自顾自地给先来的人装蒸糕。
集市上,杜秀才一眼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