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如靠自己的双手。难道不是吗?”
陈学深微微感到诧异。
这两年有关鞍阳钢厂倒下的讨论不少。
但这个观点,倒还是头一次听说。
赵瑞刚接着道:“把废墟变成养分,让这颗幼苗生长,成为参天大树。这就是我给你的大礼。”
陈学深对此嗤之以鼻:“幼苗是指你们瓦窑大队车间吗?不是我看不起你们,只是要靠你们一个村集体的小作坊,想顶起这面大旗,确实有些自不量力。”
“如果加上这个呢?”
赵瑞刚从口袋里掏出一叠折得整齐的纸张,递给陈学深。
陈学深好奇地接过,翻开只看了两眼,就满脸惊愕地抬头看向赵瑞刚。
“这……你这是哪儿来的?”
这叠纸里,有概括的组织架构图。
生产科、质检组、技术部的分工清晰明了。
有简易的车间布局图。
甚至车床间距,物料通道都标着精确的数字。
有手画的人员配备表,
甚至详细到每个工种的人数,技术等级。
这!
赫然是一份小型工厂的企划书。
在这个曾经依靠大毛支持,对工厂核心规划知之甚少的时代,这样一份企划书无疑是炸裂的存在。
赵瑞刚笑道:“我自己想的。”
陈学深的下巴差点掉到地上,舌头都捋不直了:“别这么开玩笑,好吗?”
赵瑞刚不说话了。
陈学深目光在企划书和赵瑞刚之前往返三次,“真是你自己做的?”
赵瑞刚点点头。
陈学深难以置信,狠狠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嘶,疼!
不是做梦!
这小子居然说这堪比大毛机密的企划书是自己捣鼓出来的?
他突然就想起了自家所长余长青曾经的“光辉事迹”。
当年大毛专家攥着企划书不肯向国人透漏半分。
余长青为了套点干货,愣是整了一箱伏特加,非要和人家拼酒。
美其名曰“酒桌外交”。
结果呢?
大毛老大哥喝酒跟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