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发给王姐,董姐和几位曾经的同事。我是个没什么事就不会主动联系朋友的人,哪怕很亲密的朋友也是如此,有事时,又单刀直入,没有一点铺垫的直奔话题。非常熟悉的朋友都会知道,也不会怪我。只是有些朋友关系不至于那么熟,不知道会不会心里骂我,用着别人时才联系,平时连个祝福的信息都没有。不管了,就当趁此机会跟久不联系的朋友联系一下吧。本来我也要打破自己社恐的局限,让自己活跃起来。于是,把自己能想到的资源都梳理了一遍,把能发的信息都发出去了。
朋友的反馈也很及时,有人推荐自己同学,有人推荐自己表弟,也有人推荐自己曾经的同事。我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转给顾硕,经过半天的联系和交流,发现这些人员都不行,有的年龄太大,已经退休了的,有的嫌远兴趣不大,大部分都是没有类似经验,而本工程又很重要,必须有类似经验方可。
于是,我重新编辑信息,把相关的经验和年龄要求和项目信息都编辑进去,让帮着找人的朋友一目了然,有目标性的寻找合适人选。只是合适的人选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我似乎性子急了些,恨不得发出去的信息,立马就有回复。整个人一天都在忙着发信息,等信息,再梳理可以联系的人。
其他的什么也没心思做了,就在这种忙碌中心情也变得好起来,就像有人找自己帮忙,突然发现自己还有价值一样。跟每个久不联系的朋友再次联系,也让我突破了自我,希望从此以后经常的主动联系朋友,让比较亲近的朋友不再躺在久未联系的列表。
每文年前介绍的那份工作,我拒绝了,她就让我帮着找找其他人。我联系了一个老家是西安的前同事,她现在应该还没上班,聊了几句后,她表现出了对工作的兴趣,只是还拿不定主意,想要考虑一下,接着过年,然后一直到现在也没回复。每文让帮着再问一下,很快,同事回复可以把她微信推出去,好像下了很大决心才接受这份工作一样。
或许是这个项目时间短,工资也不高,确实不具有吸引力吧,可是比起没工作来,也是可以尝试做做的。各方面考虑后,她才决定的吧。那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能不能跟老板—每文的前领导—也是我们的校友谈妥,希望双方能达成一致吧!
一天里为别人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