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24日,三峡大坝合龙仪式现场。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三峡工地上已经人声鼎沸。十几台摄像机架设在最佳机位,央视直播团队反复调试设备,确保待会儿的全国直播万无一失。工程指挥部外,红色横幅高高悬挂——“三峡工程世纪合龙,中华民族百年梦想”。
谢一扬站在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西装笔挺,面带微笑,手里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龙井茶。他的目光扫过现场,最终停留在不远处的大坝缺口上——那里,最后一段混凝土即将浇筑,完成大坝的最终合龙。
“谢总,都安排好了。”张铁柱的机械眼微微闪烁,低声汇报,“特效混凝土已经提前浇筑完毕,镜头拍到的部分绝对完美。”
谢一扬轻轻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监理组那边呢?”
“李总工昨晚‘突发急性阑尾炎’,现在人在武汉协和医院,今天不会出现在现场。”张铁柱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嘲讽,“新调来的监理是咱们的人,验收报告已经提前签好了。”
谢一扬满意地抿了一口茶,目光转向正在调试设备的央视记者。
“全国观众朋友们,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我们现在正在三峡工程现场,为您直播这一历史性时刻……”女记者面带职业微笑,声音清脆激昂。
镜头缓缓推进,对准大坝合龙口。阳光下,刚刚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光滑如镜,钢筋排列整齐,完全符合“世界级工程”的标准。
——但这只是镜头里的画面。
在直播范围之外,真正的施工段仍在继续。工人们推着搅拌车,将掺了竹筋和劣质水泥的混凝土倒入模板。这些材料成本仅有标准建材的三分之一,抗压强度却连设计值的一半都达不到。
“快点!直播结束前必须把这段浇完!”工头低声催促,汗水顺着他的安全帽滴落。
不远处,谢一扬的视线越过直播区域,落在那些忙碌的工人身上。他的眼神冰冷,没有丝毫波动。
“老板,德国监理团的施密特博士刚才提出要亲自检查合龙段。”张铁柱突然低声提醒。
谢一扬眉头微皱,但很快恢复平静:“让他查。”
几秒后,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专家大步走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