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0章 南巡地皮的金融丧尸ii(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1992年1月19日,武汉扬帆大厦顶层会议室,窗外飘着今冬第一场雪。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指尖轻轻敲击着钢化玻璃。他的目光穿过纷飞的雪花,落在长江对岸那片灰蒙蒙的建筑群上——那是三年前他炒作的珠海西区地皮,如今成了耸立在珠江口的200栋烂尾楼。

    “老板,审计报告出来了。“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红光,将平板电脑递到谢一扬面前,“珠海地块账面价值25亿,实际评估只有38亿。“

    谢一扬扫了一眼屏幕上的数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三年前,他借着邓公南巡的东风,将这片填海造出来的垃圾场包装成“下一个浦东“,吸引无数炒房客接盘。如今泡沫破裂,那些曾经每平米炒到2万的“海景豪宅“,连500都没人要。

    “银行催贷函呢?“

    “昨天收到的。“张铁柱调出另一份文件,“工商银行要求我们月底前偿还12亿贷款本金,否则将启动抵押物拍卖程序。“

    谢一扬转身走向会议室中央的全息沙盘。沙盘上,珠海西区的烂尾楼群被标注成刺眼的红色,像一片溃烂的伤口。他伸手在沙盘上方一挥,图像立刻切换成湖北省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着蓝色光点。

    “农村合作基金网点统计得如何?“

    “全省覆盖率达到93。“张铁柱的机械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动,“尤其是荆州、孝感这些农业地区,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合作基金代办处。“

    谢一扬的指尖停在一个叫“黄陂“的小县城上。那里有他三年前布局的棋子——黄陂县农村合作基金会理事长赵德海,一个把农民养老金当成自己小金库的蠢货。

    “通知财务部,启动"大湾区开发债券"计划。“谢一扬的声音像窗外的冰雪一样冷,“把这些烂尾楼债权打包成理财产品,通过合作基金卖给农民。“

    张铁柱的机械眼快速闪烁了几下:“年化收益率定多少?“

    “18。“谢一扬从西装内袋掏出一枚硬币,在指间灵活地翻转,“告诉赵德海,每卖出一万块,他个人提成800。“

    硬币突然停在他拇指上,正面朝上——是印着国徽的那一面。谢一扬盯着国徽看了两秒,突然冷笑一声,将硬币弹向空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