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轻轻叹了口气,心想,做成件事怎么就这么难呢?
就在李恪烦恼的时候,内侍来报,京县令和万年县令求见。
一般来说,县令是没资格面圣的,但这两个县不同,它们是京县,县令的官职都有五品,不是小角色。
这两个县令管的是整个京城,李恪自然得重视。
等两位县令进来,李恪单刀直入。
“两位,是不是有什么紧要的事情?”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弯腰回答。
“自从延津金矿的消息传开以后,京城民心浮动,有不少百姓自己去了饶乐都督府,估计后面还会有更多人。”
“我们有点担心,关中人口减少,会不会影响到国家的根基。”
他们俩着急也不奇怪,毕竟在天子脚下,每隔两天就有人跑到辽东去,这和大唐想要加强关中的想法并不一致。
正好他们两个是京城的知县,直接负责这个事情,如果有人拿这个来说事,他们还真不好反驳。
李恪松了口气,本来还以为是什么大问题呢,笑着摆了摆手。
“让他们去吧,这种事朝廷不用管,只要出关的百姓没有犯罪,就不用太在意,随他们去好了。”
“可是……”
他们还没说完,就被李恪打断。
“难道两位不觉得,这些家里闲散的儿子、盗匪,出城是件好事么?”
闻言,两县令不再敢开口。
众所周知,这是一件好事,但他们实际上是在和朝中的权贵及世家争夺利益。
他们已经多次受到世家的警告,不能让平民进入辽东。
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于李恪。
面对李恪锐利的眼神,他们感到双腿发软。
李恪作为天子,肯定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们绝不能在李恪面前承认自己受到世家的压力。
这样做只会被贴上无能的标签。
甚至被认为不可信。
自李恪登基以来,他的一切行动已经表明了立场。
强化科举,派遣魏征和十万大军巡视河北道,整顿士族,都是针对世家的措施。
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