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8月9日晚上八点,津海的夜色被霓虹灯光点亮。沈知意驾驶着黑色奥迪行驶在滨海大道上,车窗半开,咸湿的海风裹挟着城市的喧嚣涌入车内。前方路口,一辆电动车突然急刹,她轻踩刹车,目光不经意间扫向路边——那里,一群外卖员正围在星宁公寓住宅区的户外宣传屏前,热烈讨论着。
“你们看这个数据,一年前50万买的房子,现在涨到420万了!”一位戴着头盔、皮肤黝黑的外卖员指着屏幕,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他叫李强,跑了五年外卖,手掌上布满老茧。“我送十年外卖也攒不到这么多钱!”另一位年轻外卖员附和道,眼中满是向往,“听说不光房子增值,还能靠光伏板和种菜赚钱,就算不送外卖也饿不着。”
沈知意停好车,悄悄走近人群。宣传屏上,动态图表清晰展示着公寓的收益模式:每月光伏板发电收益8000元,无土栽培蔬菜销售收入5000元,再加上社区商业分红,综合月收入轻松过万。评论区里,已经入住的业主纷纷晒出账单和生活视频:有人在自家阳台采摘有机蔬菜,有人展示着银行账户里不断增长的能源收益。
“大姐,您也是来看房的?”李强注意到沈知意,热情地问。沈知意点点头,笑着反问:“你们真觉得这房子值得买?”“当然!”李强掏出手机,翻出自己的存款记录,“我攒了20万,再贷点款,咬咬牙就能上车。我媳妇怀孕了,以后孩子上学、老人养老,这房子都能派上用场。”
一旁的滴滴司机王师傅也凑过来:“我有个老乡买了星宁的房子,现在天天在朋友圈晒收益。他说光卖菜一年就能赚六七万,比我跑车还轻松。”他顿了顿,语气有些感慨,“咱们干服务行业的,风里来雨里去,就盼着能有个体面的家,这房子不光是住的地方,更是一辈子的保障。”
沈知意正想开口,突然有人指着她惊呼:“哎!她是不是星宁的老板?我在新闻上见过!”人群瞬间骚动起来,外卖员和司机们围拢过来,眼神中既有惊讶又有期待。“沈总!这房子真像宣传的那么好吗?”“我们贷款买,真能回本吗?”问题如潮水般涌来。
沈知意站在路灯下,看着眼前这些充满渴望的面孔,心中泛起一阵暖流。她打开手机,调出星宁社区的实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