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3章 政企协同下的革新浪潮(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2027年1月13日下午五点,夕阳的余晖为星宁私人医院与生物医药公司镀上一层金色。随着下班铃响起,科研人员摘下护目镜,医护人员换下白大褂,成群结队的员工从大楼中走出。不同于普通企业的匆忙,他们的步伐中带着一种特殊的从容——那是对工作的满足,也是对未来的笃定。

    沈知意站在100层的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嘴角不自觉上扬。手机突然震动,是堂哥发来的消息:“今天市里开会,特意表扬了星宁的政企合作模式。”她快速回复:“多亏半年前的决策,这步棋走对了。”

    半年前那场改变星宁命运的对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彼时,沈知意坐在堂哥的办公室里,窗外飘着初雪:“哥,民营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星宁要想在医疗领域持续突破,必须和政府深度合作。”她展开计划书,“把部分管理权交给政府,看似让步,实则是为了获得政策支持、资源倾斜,以及更规范的发展环境。”

    堂哥沉吟片刻:“你确定愿意放弃一部分控制权?”

    “比起控制权,我更在意能不能真正救得了人。”沈知意的目光坚定,“政企共管模式下,审批流程会加快,科研经费有保障,药物推广也能直达基层。这对患者、对企业,都是双赢。”

    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无比正确。在政府的协调下,星宁的抗癌药物审批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获得了农业补贴,新建的科研楼更是享受了土地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政企联合搭建的监督体系,让每一笔资金、每一项研究都在阳光下运行。

    “沈总,隔壁医院的王主任又来拜访了。”助理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沈知意皱了皱眉,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不见。那些人守着陈旧的观念,永远不明白医疗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她所说的“那些人”,正是传统医院体系里的部分管理者。就在上周,某三甲医院的主任还在学术会议上公开质疑:“民营企业参与医疗,不过是披着公益外衣的逐利行为。”沈知意当场回击:“如果逐利能让抗癌药降价90,能让十万患者重获新生,这样的‘利’,我求之不得。”

    相比之下,星宁的政企合作模式正在创造奇迹。医院大厅里,电子屏实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