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时空交响:量子古城的开幕狂想(1/2)
2026年2月20日清晨,巴东的量子云层被金色的激光束划破。新落成的开封古城南门前,百米长的全息红绸随风飘动,却无实体可触——这是星宁集团用光子凝聚技术打造的“虚拟剪彩带”。沈知意站在智能观礼台上,身旁簇拥着文旅部官员、影视行业巨头,以及从全球赶来的媒体记者。
虚实交织:科技重启千年汴京
“三、二、一!”随着沈知意的手势,整座古城的量子建筑瞬间苏醒。城门上方的全息投影中,宋代士兵甲胄锃亮,与现实中巡逻的安保机器人并肩而立;汴河水面泛起涟漪,超导磁悬浮游船破水而出,船身却装饰着宋代楼阁的雕花窗棂。游客们戴着ar眼镜涌入城门,眼前的景象虚实叠加:左侧是机械臂正在维护的真实城墙,右侧则是全息投影还原的北宋市井喧闹。
“太震撼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专家摘下眼镜,抚摸着城墙上的青砖,“这砖的质地、纹路,甚至敲击的声音,都和宋代原物分毫不差,但检测显示它是纳米复合材料。”他的智能手环弹出数据:墙体不仅能抵御地震,还内置了温湿度调节系统,确保古建筑环境恒定。
沉浸式体验:文旅科教的三重变奏
古城内,科技与历史的碰撞无处不在。在“清明上河图全息长廊”,游客踏入其中便成为画中角色,ai根据面部表情生成专属剧情:有人化身赶考书生,与全息投影的书童对诗;有人成为漕运商贾,操控虚拟船只在汴河上交易。更令人称奇的是“时空邮局”,量子打印机将电子信件转化为宋代信笺,通过无人机网络送往现实世界。
影视基地的片场已同步开工。陈导的剧组正在拍摄首部古装科幻剧《汴梁纪元》,机械臂搭建的可变形场景能在眨眼间从宋代茶馆切换成未来实验室;演员们佩戴的动作捕捉服,将表演数据实时传输给ai,生成数字替身完成高难度动作。“这彻底改变了影视工业!”陈导兴奋地向记者展示拍摄画面,“以前需要三个月搭建的场景,现在量子建造系统三天就能完成。”
教育板块同样惊艳。“大宋科技学院”内,学生们戴着脑机接口头盔,“亲身”参与活字印刷、火药配比实验;智能课桌能根据课程内容变换形态,学习水运仪象台时,桌面自动升起立体模型,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