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5章 山城筑梦:星宁速度与巴东新图景(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2025年11月20日,巴东县的晨雾尚未散尽,量子挖掘机的轰鸣声已响彻山谷。沈知意站在海拔800米的建设工地上,脚下的智能测量仪正通过量子定位系统校准每一寸土地。远处,22期公寓住宅区的规划图在全息投影中徐徐展开,42层的楼宇如破土春笋般直指云霄,与山间缭绕的云雾相映成趣。

    科技筑基:14级抗震的山城奇迹

    “在山区建房,抗震是头等大事。”沈知意对着身旁的项目负责人说道,指尖轻点全息屏幕,调出建筑结构模型。地基处,八组“量子共振阻尼器”呈八卦阵型深埋地下,这种由星宁集团研发的黑科技装置,可将地震波转化为电能,不仅能抵御14级强震,还能为建筑提供额外能源。建筑外立面采用“超分子纤维混凝土”,强度是传统材料的20倍,重量却轻了三分之一,完美适应山地运输难题。

    更令人惊叹的是能源系统。每户阳台的无土栽培墙不仅能种植蔬果,其支架由超导体光伏材料制成,日均发电300度;地下二层的储能中心配备量子电池组,将多余电能存储并接入城市电网。“住户不仅用电免费,每年还能靠卖电赚回物业费。”沈知意展示着收益模型,嘴角扬起自信的微笑。

    资本竞逐:九千万工程款引发的行业风暴

    星宁地产集团的招标公告刚一发布,便在巴东建筑圈掀起惊涛骇浪。二万亿市值的金字招牌,搭配9000万工程款的巨额诱惑,让当地智能建筑公司趋之若鹜。“八个月工期、9000万利润,这比传统项目三年赚得都多!”某建筑公司老板在行业群里激动刷屏。

    招标现场堪比科技博览会。企业们争相展示独门绝技:有的带来自研的“山地量子吊装系统”,能在陡坡上精准运输建材;有的推出ai驱动的“施工进度预测模型”,误差控制在01以内。最终,“巴东智建”凭借与高校合作研发的“脑机协同建造技术”脱颖而出——工程师通过脑电波就能操控机械臂,效率提升400。

    黄金岗位:三万元月薪的人才虹吸

    工地门口的招聘处排起千米长队。80个工人岗位、20个工程师名额,搭配“月入三万+年终奖+星级宿舍”的优厚待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技术能手。来自贵州的农民工老周攥着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