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3章 智造新生:老牌代工厂的破茧之战(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2025年10月16日,阿台桃园工业区内,曾经轰鸣着传统机床的厂房悄然蜕变。远东精密制造的车间外,量子玻璃幕墙折射着冷冽的蓝光,取代了昔日斑驳的铁皮外墙。董事长陈德昌站在监控室的全息屏幕前,看着机械臂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精准组装芯片模组,嘴角泛起欣慰的笑容——这场持续一年的转型升级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危机倒逼:传统制造的生死抉择

    时间拨回一年前,远东精密还深陷泥潭。人力成本攀升、订单利润压缩、东南亚代工厂的低价竞争,让这家拥有四十年历史的企业濒临破产。“当时我们接的苹果订单,净利润率只剩3。”陈德昌在董事会上摔下财务报表,“再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

    转机出现在未来之城的招商会上。沈知意展示的智能建造系统给了陈德昌灵感:“既然建筑行业能用ai和机器人突破瓶颈,制造业为什么不行?”他力排众议,豪掷200亿引进星宁集团的“量子智造解决方案”,包括全自动生产链、ai质量检测系统和智能仓储网络。但转型之路布满荆棘——老员工抵触新技术、生产线调试屡屡失败、银行因风险过高拒绝贷款,让陈德昌一度夜不能寐。

    人机共生:生产线的革命时刻

    如今的远东精密车间,堪称智能制造的典范。量子传感器组成的网络覆盖每个角落,实时监测设备状态;机械臂集群通过脑机接口与工程师联动,复杂组装工序的误差率从01毫米降至001毫米;更震撼的是“黑灯工厂”模式——整个生产区域无需人工干预,ai系统根据订单需求自动调度原料、调整工艺,效率提升400。

    “很多人担心机器会取代工人,但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陈德昌带着访客走进培训中心,上百名员工正在vr模拟舱中学习设备维护。58岁的老技工林国栋戴着量子头盔,熟练地在虚拟场景中拆解维修机械臂:“刚开始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现在发现这些机器反而让我们更有价值。”企业设立的“智能工匠学院”,不仅教授编程、机器人操作,还引入ai辅助设计课程,让员工从执行者转变为技术创造者。

    财富裂变:十倍增长的奇迹密码

    转型的成效远超预期。财务报表显示,远东精密的生产成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