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星际契约:科技共享下的文明新章(1/2)
2024年8月2日,杭城星宁集团总部的量子会议厅内,全息投影构建出全球地图,上百个国家的代表头像悬浮其中,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星际会议。沈知意身着素色旗袍,站在中央的环形讲台上,身后的屏幕实时滚动着一纳米芯片与光刻机技术参数——这是人类芯片制造史上最尖端的成果,此刻正毫无保留地展示在世界面前。
“各位,”沈知意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传遍每个角落,“星宁集团决定开放一纳米芯片技术与光刻机专利授权。”会场瞬间沸腾,美国代表猛地起身,欧盟代表推了推眼镜,连向来沉稳的日本企业高管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沈知意抬手示意安静,“但我们有一个条件:所有获得技术的国家,必须签署《全球科技共享公约》。”
大屏幕切换,一份闪烁着蓝光的电子合约展开,条款清晰列明:技术仅用于民生与科研、建立全球技术监督委员会、禁止任何形式的军事用途。“我们希望构建一个真正平等的科技共同体,”沈知意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代表,“毕竟,我们都是地球人。”
技术普惠:打破霸权的新秩序
消息传回网络,华夏开放芯片技术的话题瞬间引爆全球热搜。网友“量子漫游者”发布对比图:左边是过去被垄断的芯片市场,价格高昂且供货不稳定;右边是开放技术后的蓝图,标注着“人人用上尖端芯片”。评论区里,非洲网友留言:“终于能有自己的手机芯片厂了!”欧洲工程师兴奋地讨论:“光刻机共享意味着我们的航天探测器能用上更强大的‘大脑’!”
在中东沙漠,某石油富国的王储亲自参观星宁援建的芯片工厂。当第一片采用一纳米技术的太阳能控制芯片下线时,他激动地握着沈知意的手:“你们不仅给了技术,更给了我们转型的希望。”曾经依赖进口的东南亚国家,如今在星宁技术支持下,建立起覆盖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的全产业链。
话语权重构:和平管理的全球认可
与此同时,岛国军工企业由中俄共同管理的消息持续发酵。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上,俄罗斯代表展示了企业转型的成果:曾经生产战舰的车间,如今正在组装深海救援机器人;导弹发射系统的技术,被转化为地震预警装置。“我们承诺,”中方代表举起《军工技术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