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0章 量子轰鸣:百年车企的涅盘与定制狂想(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2023年10月9日,德国英戈尔施塔特的奥迪工厂上空,机械臂群组成的“星宁-奥迪”联合logo在量子灯光中闪烁。沈知意站在工厂新落成的智能展厅,脚下的透明量子地砖实时投射出生产线的3d动态影像——机械臂如银色溪流般穿梭,无人驾驶agv小车在磁悬浮轨道上飞驰,全息质检系统扫过的每一台新车都泛起科技蓝的光晕。

    “沈总,这是升级后的财务数据。”奥迪ceo马库斯激动地调出全息报表,颤抖的手指划过跳动的数字,“过去三个月,我们的净利润达到48亿欧元!这比过去两年的总和还要多!”报表中,电动车产能提升400,单车制造成本下降62,全球订单量突破200万台的红字格外醒目。展厅外,等待提车的客户队伍排到了三公里外,机械臂客服正通过全息投影为他们办理手续。

    工厂内部,星宁带来的“量子中枢系统”彻底重构了生产逻辑。冲压车间里,机械臂以每秒20次的频率精准抓取钢板,ai根据实时订单需求调整模具,曾经需要提前三个月规划的生产排期,如今能实现“分钟级响应”。涂装车间的量子纳米喷涂设备,让每辆车的漆面均匀度达到原子级标准,连最挑剔的意大利设计团队都赞叹:“这光泽度,像是把星河凝固在了车身上。”

    更具颠覆性的是“数字孪生工厂”的深度应用。工程师只需在虚拟空间中调整参数,现实生产线便能在30秒内完成设备调试。三个月前,当市场突然爆发对太阳能车顶的需求时,奥迪团队通过该系统,仅用72小时就完成了27条产线的改造,首批搭载量子光伏技术的车型上市即售罄。“这在过去,至少需要半年的研发周期。”技术总监汉斯感慨道。

    沈知意的智能终端适时弹出全球媒体的报道:《金融时报》将此次升级称为“汽车工业的文艺复兴”;《连线》杂志预言“星宁模式将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而社交媒体上,奥迪重生的话题阅读量突破120亿,网友们疯狂晒出抢到的新车,其中最火的视频是某车主用手机app召唤机械臂,自动为爱车更换限量版轮毂。

    “沈总,按照您的要求,我们为您定制了专属车型。”马库斯挥手示意,展厅中央的旋转台缓缓升起一辆银灰色轿跑。车身采用星宁最新研发的量子记忆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