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破茧新生:科技巨擘的产业救赎计划(1/2)
2023年10月1日,杭城的量子烟花在夜空绽放,庆祝着共和国的生日。沈知意站在星宁集团总部的云端礼堂,身后的全息屏幕上,机械臂群正拼出“梦想启航”的金色字样。台下坐着来自全国的传统行业代表——纺织厂老板、钢铁企业高管、陶瓷工艺传承人,他们手中的智能终端不断震动,推送着同一个消息:星宁集团正式成立“梦想基金”,首期注资1000亿,专为传统企业提供转型支持。
“传统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但在科技浪潮中,它们不应成为被遗忘的孤岛。”沈知意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传遍全国,礼堂内的机械臂自动调节灯光,将焦点汇聚在她身上。大屏幕切换画面,展示着传统企业的困境:某纺织厂设备老化,产能仅为智能工厂的1\/10;某陶瓷作坊依赖手工,年产量不足自动化生产线的5。“今天,星宁要做的,就是用科技为传统产业装上量子引擎。”
梦想基金的运作模式颠覆传统认知。企业只需在星宁开发的“产业重构”app上传生产数据,ai系统便能在10分钟内生成转型方案。机械臂团队将携带量子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上门改造,而星宁金融部门提供的低息贷款,最高额度可达企业年营收的3倍。“我们承诺,半年内实现利润翻番,达不到目标,基金承担50的损失。”沈知意的话语掷地有声。
山东某钢铁厂的王厂长第一个吃螃蟹。他在签约仪式上握着沈知意的手,声音有些颤抖:“我们厂连续三年亏损,工人工资都发不出。要是再没转机,只能破产了。”三个月后,星宁的机械臂群进驻厂区,量子温控系统替代了老旧的炼钢设备,ai算法优化了生产流程。曾经需要百人操作的车间,如今仅需5名技术人员监控智能终端。当首月利润突破8000万时,王厂长在直播中泣不成声:“我终于能给兄弟们发奖金了!”
在景德镇,千年陶瓷工艺与量子科技碰撞出惊艳火花。星宁的3d打印机械臂学习了老师傅的拉坯手法,结合纳米材料技术,将瓷器的良品率从65提升至98。更令人称奇的是“数字孪生窑炉”系统——通过量子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ai能模拟出最完美的烧制曲线。一位老匠人抚摸着机械臂制作的青花瓷,感叹道:“这双手,比我练了五十年的还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