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资本狂潮:科技娱乐帝国的虹吸效应(1/2)
2023年9月27日,沪深股市开盘钟声敲响的瞬间,星宁集团旗下星光娱乐的股票犹如火箭般窜升。沈知意坐在2200平别墅的金融分析室里,全息屏幕上,股票k线图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攀升,1589亿的市值增长数字在红光中跳动。机械臂管家递来的咖啡还冒着热气,智能终端已连续弹出37条来自投行的贺电。
“沈总,港股那边也开始跟风!”助理的全息投影出现在会议室中央,“传统娱乐公司的股价集体暴跌,华艺娱乐开盘即跌停。”画面切换到行业论坛,某老牌娱乐公司高管正在直播中破口大骂:“星宁这是恶性竞争!用天价片酬挖走我们整个练习生团队!”
这场震动娱乐圈的风暴,始于星光娱乐推出的“量子偶像计划”。在星宁影视基地的全息训练中心,机械臂群组成的舞蹈教练阵列正在纠正练习生的动作。ai系统通过300个摄像头捕捉每个关节的运动轨迹,实时生成矫正方案。“以前练舞靠镜子和老师,现在机械臂能把01度的角度偏差都指出来。”练习生林小满对着镜头展示智能训练服,纳米材料自动收紧肌肉,模拟高强度训练效果。
更具颠覆性的是拍摄模式。当传统娱乐公司还在为场地、灯光和机位发愁时,星光娱乐的练习生们已经站在量子虚拟摄影棚里,与全息投影的虚拟导师对戏。机械臂摄像机群根据ai剧本的情绪节奏,自动切换运镜方式;脑机接口设备捕捉练习生的微表情,ai实时调整台词感染力。原本需要三个月拍摄的偶像综艺,在星宁的技术加持下,7天即可完成录制与后期制作。
“我们的片酬体系是基于量子价值评估。”星光娱乐ceo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智能合约系统,“练习生的收入不仅包括基本工资,还与数字孪生形象的商业价值、虚拟演唱会门票分成、ai创作的音乐版权收益挂钩。”数据显示,一位刚出道的新人凭借虚拟偶像分身,三个月内获得的收益已超过传统艺人五年的收入总和。
这种全新的模式引发了行业地震。某传统经纪公司的练习生在社交平台晒出对比图:左边是自己每月8000元的底薪,右边是星光娱乐新人的工资单——基础片酬50万,加上虚拟形象的广告分成,月收入突破300万。“他们甚至不用熬夜赶通告,机械臂团队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