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智启新程:科技工地上的温暖与创新共生(2/2)
线将预制构件拼接得严丝合缝;ai质检系统用激光扫描每一处焊点,一旦发现误差立即触发修正程序。“这是我们正在测试的量子混凝土浇筑技术,”王工指着正在作业的巨型机械,“凝固速度比传统材料快十倍,强度却提升五倍。”
夜幕降临,工地的量子探照灯亮起。新工程师们回到宿舍,发现书桌上摆着星宁定制的量子笔记本电脑。开机后,系统自动弹出新人培训课程:从量子建造原理到智能运维操作,从团队协作案例到行业前沿动态,应有尽有。高级工程师林薇点开“建筑结构优化”课程,全息投影中,虚拟教授正在讲解如何利用ai算法减少30的建材损耗。
深夜,食堂依旧灯火通明。机械臂不知疲倦地准备着夜宵,有员工前来领取提神咖啡,也有人带着技术难题找老员工请教。“这个智能脚手架的防坠落系统,我总觉得有优化空间。”小张打开笔记本,与王工讨论设计方案,机械臂自动递来草稿纸和量子笔。
此时,沈知意通过量子监控系统查看工地情况。当她看到新老员工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看到机械臂为加班的工程师送上毛毯,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通知财务部门,”她对助理说,“给所有主动参与技术攻关的员工,额外发放创新激励奖金。”
在星宁的工地上,科技不仅是冰冷的设备与代码,更是温暖的关怀与成长的土壤。移动板房里的智能系统、食堂中飘香的定制美食、老员工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都在诉说着一个道理:在这里,每一份付出都会被看见,每一个梦想都有机会绽放。而这场由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建设之旅,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