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4章 水润京华:科技神话背后的共生奇迹(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2022年2月7日,京城飘着细碎的雪粒,中南海紫光阁内暖意融融。水晶吊灯下,数位商界巨擘与政府要员围坐在全息会议桌旁,屏幕上动态展示着北方水资源分布的实时数据——曾经干涸的河床重新泛起波光,龟裂的土地披上绿装,这场持续两年的“天河工程”,彻底改写了北方的生态版图。

    “沈总,自海水淡化厂投产以来,京津冀地区gdp增速提升至全国前三,我们集团的文旅项目收益更是翻了八倍!”某地产大亨举起量子平板,兴奋地展示着财务报表,“您当初那句‘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现在看来,简直是最谦逊的豪言壮语!”

    沈知意身着素色真丝旗袍,优雅地端起青瓷茶杯。杯中的龙井产自星宁在浙江的量子茶园,嫩绿的茶叶在水中舒展,恰似这场科技与自然的完美交融。“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她望向会议室内悬挂的“天河工程”全景图,画面中输水管道如蓝色血脉般蜿蜒千里,“从科研团队到施工工人,从政策支持到资本注入,每一环都不可或缺。”

    说话间,智能屏幕切换成卫星遥感画面: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昔日黄沙漫天的戈壁已变身“光伏绿洲”,太阳能板阵列与节水灌溉系统协同运作,不仅提供清洁能源,还滋养出大片有机农场;在陕西榆林,依托稳定水源建成的智能纺织工业园内,机械臂正将陕北棉花纺成高品质纱线,产品远销欧美。

    “最令人惊叹的是地下水回补速度。”水利部专家调出监测数据,“通过‘天河工程’的生态调水,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年均回升12米,地面沉降问题得到根本性遏制。”他指着全息投影中重生的白洋淀,碧波荡漾的湖面倒映着迁徙的候鸟,“白洋淀的鱼类恢复到30年前的种类,这是科技与自然的双重胜利。”

    掌声中,一位能源巨头起身提议:“沈总,既然水资源问题解决了,我们是否可以联手开发北方的氢能产业?那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加上充足的淡水,完全具备打造‘绿色能源之都’的条件。”沈知意微笑点头,指尖轻点桌面,星宁的氢能研发规划瞬间投射在空中:“正有此意。星达集团已研发出量子制氢技术,能耗比传统电解水降低70,我们可以……”

    会议间隙,沈知意漫步至露台。远处,永定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