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9章 蔚蓝宏图与善念传承(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2018年3月20日,杭城的春风裹挟着湿润的水汽掠过城市天际线。沈知意坐在黑色奥迪a7的驾驶座上,修长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方向盘。车窗外,道路两旁的樱花树簌簌飘落粉白花瓣,而她的思绪早已飘向二十公里外的杭城郊区——那里,矗立着三座如钢铁巨兽般的海水淡化智能厂,承载着她对未来能源与资源利用的宏伟构想。

    半年前的决策历历在目。彼时,全球水资源危机日益严峻,沿海地区虽坐拥丰富海水资源,却受制于高昂的淡化成本与技术瓶颈。沈知意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果断拍板在距离海边五公里的郊区,斥资百亿建设海水淡化智能厂。不同于传统工厂,这里采用了最前沿的膜分离技术与太阳能-潮汐能复合发电系统,三座巨型蓄水池如同沉默的守护者,将海水的咸涩转化为可利用的宝藏。

    “沈总,前面就是厂区。”保安室的对讲机传来声音,厚重的电动铁门缓缓开启。奥迪车驶入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淡化塔,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管道如血管般交错纵横,将海水从五公里外的海岸引入。远处,三个巨型蓄水池犹如深蓝色的湖泊,与天际线相接,其中两个用于储存淡化前的海水,另一个则盛满了清澈甘甜的淡水,水面上漂浮着光伏发电板,随着波纹微微晃动。

    沈知意停好车,身着藏青色工装的厂长王建国快步迎上来:“沈总,您来得正好!第三生产线刚完成升级,现在每小时能产出10万吨淡水,水质检测结果比上周又提升了15!”说着,他递上一份检测报告,沈知意目光扫过数据栏——ph值72、总溶解固体(tds)低于30g\/l,多项指标甚至优于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

    “走,去包装车间看看。”沈知意抬脚向厂房走去。推开车间大门,自动化流水线正在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透明水瓶,注入淡水后迅速封盖、贴标。流水线尽头,印有“星宁蔚蓝”logo的包装箱整齐堆叠,即将发往全国各地。“这批水是给合作的八家饮用水公司的,”王建国介绍道,“其中娃哈哈的订单占了一半。”

    提到娃哈哈,沈知意唇角微扬。作为国内饮用水行业的巨头,娃哈哈董事长与沈家渊源颇深。二十年前,沈知意的父母还在创业初期,就曾在娃哈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