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可能导致的信息茧房问题,联盟制定了相关准则,要求导览系统在推荐信息时,应确保信息的多样性和全面性,避免用户只接触到单一类型的文化遗产信息,保证用户能够全面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此外,联盟鼓励各国根据自身文化特点和法律框架,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人工智能伦理实施细则。通过建立一个全球人工智能伦理案例库,收集和分享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人工智能伦理实践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为各国制定实施细则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中人工智能伦理的共同发展。
第两百二十章:文化遗产保护竞赛的多元化发展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联盟发起的文化遗产保护竞赛在品牌塑造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后,进一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国际影响力也得到持续提升。
在竞赛形式上,引入了更多元化的竞赛类别。除了传统的技术创新、文化传承创意等类别,新增了“文化遗产与社区融合创新奖”,鼓励参赛者提出促进文化遗产与当地社区深度融合的创新方案,如文化遗产驱动的社区发展模式、社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机制等。同时,设立“青少年文化遗产保护创意奖”,专门面向全球青少年,激发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生力量。例如,一些青少年设计出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环保游戏,通过游戏传播文化遗产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在竞赛参与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上设立虚拟竞赛平台,参赛者可以通过网络提交作品、参与评审和交流互动。线下则在全球多个城市设立竞赛分站,举办线下的作品展示、研讨会和颁奖典礼等活动。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全球各地的参赛者参与,还增加了竞赛的互动性和影响力。例如,在欧洲某城市的竞赛分站,举办了一场以“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实践”为主题的研讨会,吸引了当地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科研院校以及普通民众的广泛参与,现场展示了竞赛中的优秀作品,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关注。
随着竞赛的多元化发展,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主动参与到竞赛组织和推广中,竞赛的参赛队伍和作品数量逐年增加,涵盖了全球各大洲。竞赛的成果也得到了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