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队员的交战记录、得分点和失分点,在一次次简单的记录中,她的打球的脑子越来越活络。她选了一个空白本子,按照她交战的次序画好了每一场、每一局和每一个小比分的表格,每一面的下面留出大量空白方便赛后写心得和技战术得分点,有时候关于对手的情况也是详细记录在册。这个方法她受陈晓满启发,自己在集训队第一次实训使用后觉得是个好办法,之后逢人便推荐这个办法,而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这一次是集训队第一次队内大循环比赛,全欣欣很期待,她很想知道自己和a队的队员交手是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她会在这102个人里面的哪个位置。
很快,新的消息传出来:这次大循环就开始淘汰!陈晓满听到的时候,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全欣欣,只见全欣欣咽了一口口水,不自觉捏紧了拳头,突然在她的心里传来一种异样的感觉:如果和全欣欣一直是队友就好了。作为一名从12岁就确定了职业方向的人,在过去五年里,她身边的队友已经走散了很多人,说不难过是假的,说不伤心也是假的,但是好像还没有遇到过这么舒服的人,在一起不说话也觉得说了很多话。
足够努力,才能一起走到最后。
全欣欣每次听到淘汰两个字就会心生难过,她想到和她一起启蒙的两个小伙伴陈恒和王宇,当年好像是陈恒的妈妈在夏天的时候爱上了乒乓球运动员,才把陈恒送去打球,为了一次性解决大家去青少宫上课的接送问题,她的妈妈和王宇的妈妈也决定送他俩去打球,就这样三个人一直努力坚持着,她在14岁打进了省队,王宇比她厉害13岁就进了省队,但是陈恒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至今还没有打进省队。
她第一次听见“淘汰”两个字,就是偷听到市队教练评价陈恒:“那个陈恒基本上可以淘汰了,跟不上,资质差太多,训练又不努力。”初听的时候,她特别愤怒,特别生气,也特别心疼,他们都不知道陈恒有多努力,怎么可以随便淘汰自己的伙伴呢?
可是淘汰这个词语可怕又真实,它像一道阴云永远罩在全欣欣的头顶,她这一路也眼睁睁看着身边旗鼓相当的队友一个接一个掉队,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被教练归到了“淘汰”。
她不清楚自己能走多远,也不清楚自己能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