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书,两人走了一路,他便写了一路,车马经过时也未曾抬头,银爻见他楞头往前走赶紧想要拉住他,哪知卢世镜像是后脑袋上长了眼睛似的,连连躲避,倒是正好避开了来往的车马。
银爻有些无奈:“你写得这么认真,就算能够带回去,皇上能看见嘛?”
“便是看不见,卢某也该一五一十、完完整整地记下。卢某身为史官,流传后世引以为戒,也是好事一桩。”
银爻不再劝阻,由着他去,偶尔出声提醒他注意行人马车。
等到了刺史府门口,银爻停下,卢世镜也一同停下。
“卢大人,我到了,便不与您同行了。”
“好,好,我马上便写完!”
银爻摇了摇头,从府中喊了个衙役,让他把卢世镜送回去。
在她住的院子中,明双正把新运来的药材搬下马车,她喊来几个衙役帮忙,此刻几人累得满头大汗。
“小姐,您回来啦!听说您明天要施粥,能否将明双也带上一同前去?”明双一看见银爻进院门,便拍了拍衣裳上的灰跑了过来。
“自然可以。怎么突然想去一同施粥?”
“小姐,明双小的时候家里穷,村口也有大善人施粥,当时就靠着几碗粥活下来的,明双也想为别人施粥。”
——————
第二日,官府的人已经将棚子支好了,银爻带着明双天刚刚亮时便出了门,在棚子中事先做好好一应准备,只等人前来领粥。
等到百姓睡饱出门时,银爻的棚子中已经冒出了袅袅炊烟,白米粥的香味散在混合烟尘的空气里,越飘越远,柴火的霹雳声,吸引来第一波领粥的流民和乞丐。
他们已经好几日没吃东西,闻到粥的味道纷纷拿出自己破旧的碗来棚子里领粥,同时还拎着领到的粮食。
“婶!不需要这么多,只要三合米就够了!”明双将一位大婶递过来的一大袋米倒出一部分,再还回去,“还有小姑娘,只要一半就够了!”
原先有些乞丐还在观望,见明双真的只收了三合米,这才放心来领粥。仅仅一个上午,银爻与明双两人便煮了两大锅的粥,收回来的粮已经有十多石。
等到了中午,更多的乞丐和流民前来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