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章 制定五年计划(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李善长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开口道:“陛下,治国之道,犹如烹饪小鱼,需徐徐图之,切不可急躁冒进。依老臣之见,还是循序渐进为好。”

    他的话音刚落,以胡惟庸为首的一众大臣纷纷附和道:“臣等附议。”

    李承乾脸色一沉,目光扫视众人,“朕意已决!如今大明初定,南方虽富庶,但北方才是抵御外敌之要地,迁都北平势在必行,至于修路、普及教育和医疗,皆是利国利民之举,若事事瞻前顾后,何时能让大明繁荣昌盛?”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再言语。

    这时,一直沉默的徐达站了出来,抱拳说道,“陛下圣明。”

    有了徐达带头,一些武将也纷纷响应。

    毕竟去了北平,就有可能要打仗,而武将就喜欢打仗。

    因为如果不打仗,那就得马放南山。

    武将只有打仗才能进部啊,大明是以战功封爵的。

    而且修了路,大兵团兵马运输也要方便很多,反正赞同又不用花钱。

    要愁的是那群文臣。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道,“第三件事,朕要推行科举改革,增加实用科目,选拔更多有真才实学之人。”

    这句话犹如一道惊雷,在朝堂上炸响,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大臣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显然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感到震惊和困惑。

    然而,李承乾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却让大臣们明白,这些计划已经是板上钉钉,无法更改了。

    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就这样在大明的朝堂上拉开了帷幕。

    其实,大明在开国之初也曾尝试过科举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搞得四不像,不得不放弃。

    自那以后,大明便一直没有再开设科举。

    如今,李承乾竟然要重启科举,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陛下,科举改革,您想如何改革?”李善长作为百官之首,率先发问。

    其他大臣们也都纷纷附和,心中暗自揣测着李承乾的意图,难道这次的科举改革会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吗?

    若是如此,能够提前了解规则,也好提前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