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3章 阡陌新韵,安居乐土(2/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强度等数据,几个技术员戴着智能眼镜,通过ar技术远程指导田间管理。“我们和大唐农科院合作,研发出了新型水稻品种。”正在巡查的农技员老张擦了擦汗,“现在每亩产量比传统种植提高了40,而且全程机械化管理,省时又省力。”

    漫步在镇文化广场,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与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相邻而立。戏台前,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观看全息戏曲表演,而图书馆里,孩子们戴着vr设备沉浸式学习历史知识。文化墙上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村民们的才艺作品,从书法绘画到短视频创作,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文化气息。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镇政府的民生服务中心。大厅里人来人往,却秩序井然。智能叫号系统、自助办理终端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正耐心指导几位老人使用电子医保系统。“现在所有民生事项都能在这儿一站式办理。”值班的工作人员调出数据平台,“您看,从住房补贴到创业贷款,申请流程平均缩短到三个工作日,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八倍。”

    夜幕降临,镇中心的灯光次第亮起。商业街变成了璀璨的星河,智能垃圾桶自动分类清运,无人驾驶清扫车在街道上来回穿梭。在镇郊的生态公园里,居民们或散步健身,或围坐在智能长椅上聊天,长椅内置的传感器能实时监测人体健康数据。

    “大唐能在人口仅八亿、面积139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消除贫困,靠的不仅是经济发展。”回程的车上,婉婷感慨道,“你看这些乡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我握着方向盘,看着车载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乡镇发展数据,心中涌起一股自豪。

    从临河镇的智慧农田到数字化商业街,从便民服务中心到文化综合体,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大唐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城乡差距,如今已悄然消弭在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发展浪潮中。而像林晓雨这样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正用奋斗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安居故事,共同描绘着大唐乡镇的崭新画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