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疙瘩的科举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121章 人往高处走(1/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等下午的上课铃声响起,几人赶紧揉了揉眼睛,坐直身板等着方夫子的到来,方夫子一般都是先从他们甲班开始,然后才是乙班和丙班,所以只要上课的铃声响起,几人就立马坐好,不敢有丝毫的散漫。

    方夫子走进学堂,几人立马起身行礼,方夫子挥了挥手示意几人坐下,一脸严肃道:“你们练字也有几日了,把昨天教的字写给为师看看。”

    听只是写字,几人明显松了一口气,他们就怕夫子再让背诵,明明背的很熟练,但是看到夫子严肃的脸,就会紧张背的结巴,然后接受夫子的死亡凝视。

    写字则相对简单些,只要把字写的工整,不潦草,不晕染就可以了,几人把纸张摊开,静下心一笔一划的写着昨日所学。

    昨日所学,宋四河昨晚和早上已经练习了几十遍,写起来得心应手,虽然字写的不好看,但字迹清晰、工整,方夫子看了后,指点了一下笔锋也没有多说什么。

    等把学子一一都指导了一遍后,方夫子背着手,捋着胡须温声道:“虽说科举没有要求写什么字体,但练就一手好字去考科举有益无弊,所以我建议你们可以去书铺买字帖临摹。”

    几人也觉得夫子说的对,纷纷表示放堂后去书铺买字帖学习。

    方夫子很满意学子的学习热忱,笑道:“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百家姓》,把书拿出来,认真听讲。”

    方夫子读一句,讲解一句,还把每个姓氏的由来简单的讲一遍,让人记忆加深,比如:曾姓的起源可追溯至夏朝少康时期,少康将小儿子曲烈封于鄫国,建立诸侯国,古时“鄫”字由“曾”和“邑”组成,国灭后,子孙以国为姓,去“邑”为“曾”。

    宋四河觉得夫子挺厉害的,一个字便能延伸出这么多学问,而且讲的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又觉得夫子只是一个童生,就知道如此多的知识,对于自己以后的科举之路更加忐忑。

    宋四河认真听着夫子讲课,有时候为了便于记忆,也会在书上写上自己的见解,写的快下意识的就会写成简体字,不过这个习惯不好,毕竟是要入乡习俗的,所以每次写字宋四河都会刻意控制自己的手速慢慢来,然后一笔一画写繁体字。

    方夫子一连讲了几句后,看了一眼沙漏见时间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