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便跟随其左右,富有谋略,深受张鲁信任。
历史上,张鲁麾下部属曾有意推荐张鲁为汉宁王,只有阎圃认为称王过早会树敌招祸,建议张鲁不要称王。
张鲁采纳了阎圃的建议,避免过早的成为各方攻击的目标。
也正因阎圃的远见卓识,使得张鲁的势力在汉中维持了近30年。
郑铮见到阎圃后,他屏退左右,亲自为阎圃设座,态度诚恳道:
“阎公,如今我已深陷两难,还望您能为我指点迷津。”
阎圃抬眸,看着眼前这位已经名动天下的大汉尚书令,心中暗自思量:
他清楚自己的处境,张鲁已经被眼前的年轻人用攻心之计逼的投降
自己若想要在这乱世之中继续施展才华,或许回答好眼前之人的问题,帮其解决困难便是关键。
“将军所忧,乃张鲁与五斗米教之事。”
阎圃缓缓开口,声音不疾不徐的继续说道:
“张鲁能得民心,其一在于以教治郡,五斗米教教义劝人向善。”
“百姓在乱世中求得安稳,自然归附。“
”其二,张鲁设义舍,置义米肉,行路之人可免费取用。
“此举惠及万民,百姓自然感恩戴德。”
郑铮听完,沉思片刻后问道:
“那依阎公之见,我该如何削弱张鲁的影响?“
阎圃笑了笑,只见他轻抚胡须,胸有成竹地说:
“尚书令,想要削弱张鲁在汉中百姓的影响力,其实不难。”
”只要朝廷派往汉中的官员,做的比张鲁更好即可。“
”到时候,汉中百姓自然会忘记张鲁。“
郑铮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并将阎圃的话记于心中。
但他此时心中还是有些疑惑,张鲁的那些仁政是应该是在五斗米教壮大之后提出来的。
那他当初是靠着什么为五斗米教在汉中打开局面的?
于是,郑铮询问道:
”阎公,我很好奇,张鲁初到汉中之时,是靠着什么手段,快速站稳脚跟打响五斗米教名号的?“
阎圃沉思片刻,轻笑着回答道:
”张鲁乃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