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婚丧嫁娶,平时来往又的确没有多少。按赵梅的想法,凡是成了家的小辈,都应该打招呼:“别人不知道我知道,那个孩子结婚或者他们家有事,老太太不是单独行一份礼的?现在老太太不在了,理所当然的要来送最后一程。”
老赵却不愿意:“就把兄弟姊妹通知一下吧,小辈们来往不来往的都算了。”老周也是这个意思。可赵梅坚决反对:“他们家的事不是都请了老太太吗?”
老赵说:“简单些好。”又说了自己的想法:“同学和战友尽量压缩范围。”
杨国庆说:“这个我明白,但不管怎么说,老太太在你家快二十年了吧,和亲娘有什么区别?再说了,嫂子就一个人,是你家办事。帮忙的人还要叫几个的,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老赵就叫了老于、老陈和老宋。
老周给自己的哥哥、舅舅的儿子打了电话。本来只是想通知一声的,不料,两面都明确表态要来。
老于他们来的很快,几个人开始商量分工,杨国庆一一做了安排。拉名单的时候,老赵说:“同学们由老于负责,不要全请,就那些平素有来往的,战友也是,老宋负责,尽量控制范围。我和老周单位的人就不叫了。”
老周又提出不给老赵的哥哥打招呼:“几十年都不见面,不说话、没来往的,自己的亲娘都不发送,请他干嘛?”老赵也同意。可赵梅还是反对:“请不请是你们的事,来不来是他的事,给他面子了,他不要,那就没办法,但你们不打招呼不对。”
老周还是坚决不同意,赵梅有点不大高兴,老赵就装看不见。
杨国庆又做主加了钱志东和齐玉两个人:“这两个人你是应该要请的。”最后一统计,大致也就是六七十个人的样子。
老赵就准备给女儿打电话。不料电话一接通,女儿就哭了:“是不是我姥姥不在了?”
老赵却没有直接回答:“你们看情况,能请上假就回来,请不上就算了。”
女儿哽咽着说知道了。
大面上的事忙完,快中午了。杨国庆安排酒店送来了粉汤(注:c市一种以肉、白菜、菠菜、红辣椒、水发木耳、黄花菜、土豆块等蔬菜烩制的地方特色小吃,因多用淀粉熬制的粉块,故称粉汤,是c市过去过年时的主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