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毕竟在民间发酵,朝廷也不可能给王守仁和钱钺太多时间,最终内阁提议以半月为限,若是半月后,西南那边还没有具体说法,则必须立刻发兵!
不然大明的脸面真要被丢完了。
此事群臣终于达成共识,时间紧急,朱厚照当即调王守仁为贵州巡抚,钱钺则以太仆寺卿身份配合王守仁巡查贵州。
王守仁甚至朝会都没开完,当即拿着任命书,才回到京师几天而已,现在又立刻朝贵州出发。
朱厚照自不会让王守仁孤身前去贵州,让兵部发了一道函令,王守仁可于路途中便宜行事,地方官配合王守仁,确保其安全,同时还调两百军队护送王守仁前去贵州。
既然王守仁已经出发,钱钺自然也不会耽搁,于是撇下朝会,跟着王守仁当即启程。
……
奉天殿外的雨还在下,奉天殿内的大朝会也在继续开着。
贵州议事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朝会还有重头戏,吏科给事中李珏出列,拱手道:“启奏殿下,夷陵、镇江、成都、太原、温州等地的地方官,纷纷上奏,请朝廷替蔚王单开一职国务监监正。”
“此事发酵愈演愈烈,乃至奏疏越来越多,臣窃以为,蔚王本属大明藩王,祖宗成法严格规定藩王不得参政。”
“地方三权已尽收朝廷。”
“蔚王也已成年,挂职翰林院修史总裁官本就不妥,臣建议赐蔚王宗人寺大卿职,并呕血请求殿下,谨遵祖宗成法,勿使蔚王参与朝政会议。”
“王朝以礼孝治国,春秋谭国因不尊礼法而被齐所灭,秦于崤山之战不尊礼法而大败。请殿下勿要重蹈历史覆辙。”
“还请蔚王殿下以王朝未来为重,国无二君,殿下此种种已严重僭越,请勿插手政事,回昌平为王。”
这场风波最终还是烧到了朱厚炜身上,也在朱厚炜意料之内。
地方上这么多奏疏上奏请封蔚王,这不就是在将他架在火上烤么?
朝廷百官以前还能装作不知道,现在再装下去,这些所谓的清流文官还有什么名誉可言?
文官啊,名比命都要重要!
朱厚照虽然心里不悦,但又不能在大朝会上发火,这名科道言官说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