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1931,我有一座军事仓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6章 副总“教头”(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小伍子出发后有段时间,江河这个正经的“钦差大臣”才秘密动身,奔赴蜀地“微服私访”。

    这个时候,小伍子已经成了刘家大院最年轻的庄丁。

    小伍子十二岁离家混社会,还在“蜂”、“麻”、“燕”、“雀”混过,化妆成乞丐在大邑街面上乞讨的时候,与刘府管家刘福全“不期而遇”,听了小伍子清唱的一段关于自己身世的“单出头”,刘管家就准备把小伍子收归己用:一个半大小子,管饭就行,这不是一妥妥的免费劳动力吗?

    小伍子人小鬼大,三拍两哄,就成了刘管家的“心腹”“嫡系”。

    ——小伍子本地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背景清白,最主要的是会来事,端茶送水、伺候个牌局更是“服务贴心”,不但刘管喜欢,就连刘宏彩的太太、姨太太也总是给小伍子安排差事。

    要不怎么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哪怕放到现在,小伍子除了没有高学历,靠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人情练达,也指定会有出息。

    又说跑题了,书归正传。

    而江河打入刘家则颇费了些周折。

    1934年川军将领刘香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借“防匪保乡”名义动员地方武装力量。大邑作为川西军事重镇,民间军事训练被纳入“剿共”与地方自保的双重目标体系。

    在这里,以乡镇保甲为单位组建“民团”,覆盖安仁、唐场、王泗等主要场镇,每保抽丁20-30人,利用农闲期开展队列操演和土枪射击训练。

    这天,江河伴做“路人甲”,看到了刘氏庄院私人武装在土坝上的操演和训练。

    那场景差点把江河看乐:因为武器匮乏,除了刘宏彩的亲卫,大多数人使用是竹制长矛替代步枪,传统大刀作为近战武器被普遍使用,此外,还有钉耙、粪叉子等农具。

    热兵器除了少量汉阳造,大都是土制火枪,这玩意儿和“老抬杆”差不多,都是采用黑火药填充的土制单发枪械,射程约50米,打响打不响是一回事,最关键的是有炸膛风险。

    仿制红军使用的马尾手榴弹更不是玩意儿:以黑火药填充陶罐,尾部加装麻绳增加投掷距离,哑弹率高达40。

    这种陶罐采用当地红陶土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