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表面为孙权好,实则想借此享受特权(2/3)
下心选择培养儿子曹丕后,他发现另一个儿子曹植越来越让人失望。
曹植这孩子太过实在、太过诚实。朝廷上下都知道要顺着曹操的心意行事,但曹植偏要说不。
曹植一再表示反对父亲曹操与孙权打仗,从赤壁大战起,他就一再主张让父亲曹操和江东的孙权和睦相处,不要发生争端。
曹植年轻,还不懂人世的险恶和政治的风云变幻,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也就罢了。
但曹操身边重要的谋臣,甚至可以说是朋友的荀彧,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曹公原本是为了拯救朝廷、安定天下才发起义兵的,怀有忠贞的诚心,坚守退让的本意。君子应该用德行去爱护他人,不应当这样做。”
曹操因此很不高兴。
曹操不高兴的原因,除了荀彧和曹植不支持他征讨孙权之外,还因为这些反对的声音总是在他耳边响起,更因为他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志向,这些人不理解。
想当年赤壁大战前,贾诩表示反对;这一回,曹操整顿好大军准备一雪前耻,荀彧又表示反对。
曹操深深地叹了口气,荀彧的反对已经不仅仅是反对了,这表明他荀彧和曹操已经不能志同道合了。
曹操五十多岁的年纪,就是如此霸道急躁、野心勃勃而又凶残果决,他想吞并江东、灭掉孙权的心意,从来没有掩饰过,也没有停止过。
江东的孙权如今已练就一颗沉稳的心。想当年赤壁大战前,听闻曹操在荆州所向披靡,整个江东都胆战心惊,孙权更是寒毛直竖,浑身每个细胞都紧绷着。
如今,孙权与曹操对阵打仗已成习惯,书信往来更是家常便饭。虽然孙权未曾前往邺城做客,但对邺城和许都的情形了如指掌。
孙权当然知道曹操的想法。
孙权揣测曹操的心理,便觉得的曹操对于进攻汉中,张鲁并沿着汉中进入蜀地的兴趣不大,因为四川那一带的地形。
“四川四面环山,易守难攻,进入蜀地的道路曲折蜿蜒,即便派五十万大军进入,也只能沿着羊肠小道行进,无法形成磅礴的进攻之势。”
但合肥不同,曹操多年来致力于从合肥庐江攻克孙权,在此设下军事堡垒,周边屯田农耕,后勤设施充足,对这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