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台球那样,将竹片穿进绳子之间,妹妹在另一头将一根稻草根部钩在林晓穿来的毛竹上侧的钩槽里,林晓将竹片原路拉回,哥哥两手端平拍子将两根颠倒的稻草拍下来,用力下拍压实,再端起拍子到胸前,停住,下按,林晓和妹妹用同样的方法将稻草穿进钩回,哥哥再端平下移拍平稻草,如此反复,平均四五十分钟可以打好一个毛坯,还要缝边,收口……虽然一个晚上兄妹三人打六个草包,父亲提前搓绳穿绳,有时候帮忙收口,一家人一个晚上一共挣不到两块钱,但如今想起来,这种分工合作,互相讲故事的氛围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价的,实际上,每晚兄妹三人都在使用费曼学习法互相讨论、分享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林晓的少年白天在田野里割草、拾粪跟母亲抬水,晚上跟哥哥、妹妹一起打草包。白天在田间听到的大人们的插科打诨、张家长李家短各种民间段子,晚上回来跟哥哥和妹妹边打草包边分享,哥哥为了晚上给两个妹妹讲故事,每天要看书准备素材。
因为打草包是一个不断地重复的机械动作,很容易打瞌睡,所以兄妹三人需要通过轮流讲故事或者笑话来赶跑瞌睡虫。兄妹三人每天从晚上六点到十点坐在茅草屋里,在煤油灯下一边做手工,一边讲故事,三个人有时候欢声笑语,有时候唉声叹气,时候是对决口水战。就这样日复一日每晚四小时的故事会持续了两年时间,林晓教会了哥哥和妹妹田间地头的趣闻轶事,哥哥让林晓和妹妹听到了武松打虎、孙悟空七十二变、范进中举、三借芭蕉扇……许多名着名篇。妹妹们从此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分享。
林晓的家乡所在的村庄很大,人们常说它为“十里长亭”。在这个村庄里所有人家都姓林,家族很大,孩子很多,为了教这些孩子识字、打算盘、读《四书》、《五经》等,林晓爷爷兴办了私塾。林晓听母亲说她爷爷是十里长亭文化水平最好的,全村人都叫他林大先生。因为当时村子里各家的孩子都跟大先生学认字方、打算盘、写毛笔字……林晓听母亲说大先生曾经考取过功名,但因为弟兄太多,家道中落给耽搁了。林晓的父亲是大先生的唯一子嗣,虽然当时大先夫妇也生也生了五六个孩子,但因为各种疾患和落后的医疗水平结果都夭折了,最终只剩下林晓父亲。
林晓父亲从小被林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