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随着皇帝对科举改革的大力支持,张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中。他深知,科举改革不仅是制度的革新,更是关乎国家未来人才选拔的关键,丝毫马虎不得。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书房,张诚便已坐在案前,仔细审阅着各地送来的关于科举改革的建议和反馈。林婉儿总会在这时,轻轻走进来,为他摆上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相公,改革之事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忘了照顾自己的身体。”她的声音轻柔,带着无尽的关怀。张诚抬起头,微笑着看向她:“婉儿,有你在,我心里踏实。这科举改革已到了关键阶段,我必须全力以赴。”
此时,苏瑶也蹦蹦跳跳地进来了,手中拿着一叠纸张:“张郎,你快看看,这些是我从民间收集来的百姓对科举改革的看法,说不定对你有帮助。”苏瑶利用自己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优势,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穿梭,与贩夫走卒、书生秀才交谈,收集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张诚接过纸张,认真翻阅起来,不时点头称赞:“苏瑶,你做得很好,这些信息对我很有启发。”
沈心兰则在一旁静静地整理着书籍,她将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古籍都找了出来,希望能从历史中寻找到更多可借鉴之处。“张诚,我觉得前朝在防止考官舞弊方面的一些措施,我们可以结合当下情况进行改良。”沈心兰的建议总是那么中肯且具有建设性。张诚走过去,握住她的手:“心兰,你的学识和见解,是我最大的助力。”
在三人的支持下,张诚的科举改革稳步推进。他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考官选拔标准,要求考官必须具备清正廉洁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同时,对考试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增加了对时事政治、经世致用之学的考察,以选拔出真正有才能、有见识的人才。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守旧的官员对改革措施极为不满,他们联合起来,试图抵制改革。在一次朝堂会议上,一位老臣站出来,声色俱厉地说:“张诚,你这改革简直是离经叛道!祖宗定下的科举制度,历经数百年,岂是你说改就能改的?你这是在破坏祖宗成法!”
张诚不慌不忙地回应道:“大人,时代在变,科举制度也需与时俱进。如今的科举,弊端丛生,若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