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京城的天空,铅云低垂,沉甸甸地压在这片古老的城阙之上。张诚站在礼部衙门的庭院中,望着那如墨般的云层,心中的忧虑如这天气一般阴霾密布。科举改制的方案呈递上去已经半月有余,圣上却迟迟没有批复,朝堂上下暗流涌动,各方势力似乎都在等待着一个时机,一个能将这潭水搅得更浑的时机。
“大人,该去尚书大人府上议事了。”小厮的轻声提醒打断了张诚的思绪。他微微点头,整了整官袍,抬步迈向那决定着科举改制命运的会面。
尚书府中,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几位礼部的高官围坐在厅中,面色各异。张诚一进门,便感受到了那如芒在背的目光。“张侍郎,此次科举改制,你是主笔之人,圣上迟迟未决,你可有什么想法?”尚书大人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威严。
张诚拱手行礼,神色镇定:“大人,科举改制乃关乎国本、选拔贤才的大事,圣上谨慎也是自然。不过,如今的科举之弊,诸位大人也都清楚,若不改革,恐难以为朝廷输送真正有济世之才。”
话刚落音,一位老臣冷哼一声:“哼,张侍郎,说得轻巧!祖宗之法,岂是你说改就能改的?那些新法子,不过是标新立异,动摇科举根基!”一时间,厅中附和声四起,张诚陷入了众人的围攻之中。他据理力争,从历代科举的兴衰谈到当下人才的需求,言辞恳切,条理清晰。然而,保守派的势力太过强大,这场争论最终在不欢而散中结束,科举改制的前途依旧渺茫。
从尚书府出来,张诚满心疲惫。他信步走向街头,试图在这喧嚣的市井中寻得一丝慰藉。不知不觉间,他来到了京城最繁华的花街柳巷。这里灯红酒绿,丝竹之声不绝于耳,与那压抑的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诚走进一家名为“醉春楼”的酒楼,刚一坐下,便有一位身姿婀娜的女子款步而来。她名叫婉娘,是这醉春楼的花魁,不仅容貌出众,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京城的文人雅士中颇有名气。婉娘见张诚神情落寞,便轻声问道:“大人,可是有什么烦心事?不妨说与奴家听听。”
张诚抬眼望去,婉娘那双含情目仿佛能看穿他心中的愁苦。不知为何,他竟将科举改制受阻之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婉娘静静地听着,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