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49璃院繁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段:企业的转型与升第643章 知识产权的攻防(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江南的梅雨季节总是裹挟着黏腻的湿气,李阳站在实验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技术人员在智能系统调试台前忙碌的身影。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是团队耗时两年研发的成果——这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育儿监测系统,能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婴儿的睡眠、喂养数据,精准预警健康风险。然而,一封匿名邮件却如惊雷般打破了平静。

    \"李总,您看这个。\"技术总监老陈脸色铁青地将平板电脑推过来,屏幕上展示着某竞争对手新推出的产品页面,从功能描述到操作界面,与自家系统如出一辙。更令人震惊的是,对方已抢先申请了外观专利,在各大电商平台的宣传语中赫然写着\"行业首创\"。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凝固。法务部王律师快速翻阅材料后眉头紧锁:\"对方明显是恶意抢注,我们虽然掌握核心代码和研发日志,但取证难度极大,而且诉讼周期可能长达数年。\"

    \"起诉。\"李阳的声音低沉却坚定,\"知识产权是企业的生命线,这一仗,我们必须打。\"他立即组建由技术、法务、市场组成的专项小组,将办公室搬到了律所。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团队成员日夜兼程,比对了超过50万行代码,整理出237份研发过程文档,甚至找到了对方技术人员在行业论坛提问抄袭细节的截图。

    然而,诉讼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对方聘请了顶尖的律师团队,在法庭上以\"技术相似属行业共性\"为由进行狡辩。更棘手的是,部分关键证人因受到威胁而拒绝出庭作证。一次庭审结束后,李阳在法院门口遇到了对方的负责人,对方皮笑肉不笑地说:\"李总,这场官司劳民伤财,不如握手言和?\"

    \"创新成果不容践踏。\"李阳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就算倾家荡产,我也要讨回公道。\"他转身走向律所,继续组织新一轮的证据收集。为了获取更有力的证词,他亲自飞往国外,说服曾参与项目早期开发的外籍专家出庭作证。

    18个月的漫长诉讼,让公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研发进度被迫放缓,市场推广预算被压缩,甚至有股东提出撤资。但李阳始终没有动摇,他在高管会议上展示着布满批注的判决书草案:\"一旦败诉,不仅是经济损失,更会让整个团队的创新热情熄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