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段:企业的转型与升第640章 质量体系的重塑(1/2)
盛夏的热浪裹挟着蝉鸣涌进车间,李阳的衬衫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却浑然不觉。他蹲在智能焊接设备旁,盯着质检报告上刺眼的红色批注——上周交付的设备中,有17台在客户现场出现参数漂移问题。这不是个例,自智能产品批量生产以来,类似的质量投诉就像顽固的野草,割了一茬又长一茬。
\"李总,客户又来电话了。\"助理小陈举着手机,脸色发白,\"[某头部企业]说如果这批设备再出问题,就要启动合同违约条款。\"
会议室里,各部门负责人低着头,没人敢迎上李阳的目光。生产总监老周率先打破沉默:\"李总,新设备的精密部件太多,工人操作难免有误差\"
\"难免?\"李阳猛地站起,将一摞投诉信摔在桌上,\"看看这些!客户说我们的设备"像瓷器一样脆弱","连传统生产线的稳定性都不如"!\"他调出行业数据,\"竞争对手的良品率已经达到95,而我们\"
当天深夜,李阳的办公室亮着孤灯。他在电脑上反复播放客户现场拍摄的设备故障视频,突然抓起电话:\"联系六西格玛认证机构,我要最快速度引入这套管理体系。\"
消息传开,车间里炸开了锅。老钳工老张把扳手重重砸在工作台上:\"搞什么洋玩意儿!我们干了几十年钳工,靠的是手感和经验,用得着那些公式?\"质检部新入职的大学生小吴试着解释控制图原理,却被老师傅们嗤笑:\"纸上谈兵!\"
改革推行的第一周,生产效率暴跌30。新的质量检测流程要求每道工序都要填写详细的参数记录,习惯了凭经验操作的老员工们手忙脚乱;而独立质检部门的抽检标准严苛到近乎苛刻,导致大量半成品被判定不合格。
\"李总,再这样下去,订单根本完不成!\"老周冲进办公室,脖子涨得通红,\"要不,咱们还是按老法子来?\"
李阳沉默着打开电脑,调出一段视频:某国外同行的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运转,质量检测仪自动分拣产品,整个流程行云流水。\"看到了吗?\"他的声音低沉,\"这就是我们的差距。\"说着,他拿出一份文件,\"这是质量改进奖金池方案,只要能提出有效改进措施,奖金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