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学会了瞬间移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如何快速高效地学会一门外语?(2/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又恨,而“我真不是富二代”这个ID,也在各大社交娱乐平台上知名度爆表,论粉丝数,怎么也得有个百十万人。

    徐梦娇是千年水友,一向爱凑热闹,自然也关注了这厮的ID,不过对于刘昂这种全靠“炫富”赢取关注的手段,她却一向是嗤之以鼻的,毫无技术含量嘛!

    不过刘昂刚一发帖,她还是收到了APP的通知,马上就凑了进来。

    这时候,水友们在【三口一头猪】的激励下,终于开始水到话题本身了。

    四十米长刀:“如何快速地学习一门外语?答案是:1.从最感兴趣的地方学起;2.大量听读,勇于模仿;3.坚持学习,间隔重复;4.学以致用,方得始终!4条金科玉律,楼主不谢,拿走!”

    “楼上滚粗,直接从度娘问答里面抄来的吧?楼主的内容没看清吗,条件是学会异界土著的语言,你这四点简直狗屁不通!”

    “没错。按照楼主的条件限制,我认为还学什么外语啊,直接跳楼自杀就好;尤其是像我等这样的语言学渣,英语考试从来都没有超过20分的人……”

    “无法沟通,也没有文献翻译,其他玄学科学的手段都不能用,还没法让土著人教你,除了多体验,多观察土著们的日常生活交流然后自学以外,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

    看到这一条回答,徐梦娇不屑地撇了撇嘴。

    作为一名外语老师,她当然明白学习一门外语所需要的条件,像楼主举例的这种情况,她也确实没有遇到过,但这并不妨碍她鄙视楼上那家伙,而且,她曾经看到过一篇论文,似乎能够完美地解答楼主的问题。

    都准备好了吗,老娘要靠技术装逼了!

    娇气纵横:“其实,楼主的问题完全可以归纳为:‘不同的语种最开始是怎么被互相翻译的’这个问题。

    其中还隐形地包含了2个问题:两种语言的人(们),最初是什么契机碰上并开始尝试交流的?

    从尝试交流到最后实现交流、翻译,是怎么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学会未知语言的?

    第一个分问题我就不多解释了,楼主要是感兴趣,可以私聊。

    至于如何学会未知语言这个问题,我倒是可以简单回答几句,楼主要是真感兴趣,想要知道更多,同样,私聊。”

    一开始技术性装逼,徐梦娇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吃士力架一般,根本停不下来,随手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继续打字。

    “逻辑上其实答案很明显,既然没有他人的资料,那唯一的方法只有自学摸索。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听说过传教士?语言学上,有种分类叫Field Linguistics,中文名叫做‘实地语言学’。

    而传教士就是‘实地语言学’的最初佐证。就拿咱们C国来说,最早和西方文化做交流,靠的是这些传教士的身体力行。

    那么,那些传教士是怎么学习新外语的,而且他们基本没有任何语言学知识,对于楼主来说,这应该是非常值得参考的资料,

    简单介绍一下,传教士对汉语的认知最早是从语音开始的,他们对汉语语音的分析认知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由最初的模糊感知,到自发分析,最后才分清是非,而逐渐熟悉,并逐步掌握。

    他们主要是以口头为主,所以传教士们在学其他大部分语言时,对文字的掌握并不太费心,因为他们最初只会说不会写,和文盲差不多。

    当然这是早期的学习阶段,为了翻译圣经,他们最后还是得精通并整理知识点,这里我就简单说下他们的学习方法。

    按照实地语言学的内容归纳,大致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最基础的当然是听、观察、模仿。

    另外还会经常使用一种语言学上叫做‘informant’的东西,即(为语言学调查)提供资料的讲本地话(或本国话)的人,你试图让本地人说一些你想知道的话,然后整理资料,摸索组织建立起一个语言系统,包括发音,形态,词汇等资料库。

    嗯,这个解释有点太笼统了,不过打字太累,楼主想要了解得更加深入,可以私信。”

    徐梦娇皱了下眉头,稍微歇息了下,分段,继续打字:

    “总之,就是日常接触以外自己做统计整理和猜测,具体的做法,你可以参考著名的语言学家Kenneth L. Pike在单语种环境下实践过的学习新语言的实验演示,他举的实例挺有参考价值的,而且比较详细,从最开始如何入手,如何和线人做互动,如何摸索整理语法等都有。

    当然,关于实地语言学,楼主还可以看Eugene Pike的经典之作《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或者新一点的 Vaux, Cooper,和 Tucker写的《Linguistic Field Methods》,或许对楼主有所帮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