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1章 岌岌可危的莫斯科防线,四处漏风(1/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在二战的烽火中,朱由检成功获取喀秋莎火箭炮并迅速组建起自己的火箭炮部队,这一举措对苏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打击。喀秋莎火箭炮那铺天盖地的火力,让苏军士兵胆战心惊,士气也随之萎靡不振。而在正面的装甲部队大规模作战中,苏军更是屡战屡败,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

    朱由检深知喀秋莎火箭炮的巨大威力,对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战术安排。这些火箭炮被精准地配置在各个进攻方向的关键节点上,与原有的炮兵、装甲和步兵部队紧密结合,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构建起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强大火力体系。在进攻时,火箭炮率先以疾风骤雨般的火力覆盖苏军阵地,打乱其防御部署,随后炮兵进行精准打击,装甲部队与步兵趁势发起冲锋,各兵种之间配合默契,让苏军防不胜防。

    为了进一步削弱苏军的战争潜力,德明联军指挥部精心策划,制定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一方面,命令北亚方面军全力切断莫斯科和乌拉尔工业区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乌拉尔工业区新下线的坦克便无法及时运抵莫斯科,苏军在前线的装甲力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战斗力逐渐被消耗。另一方面,德军的前方集团军群奉命切断莫斯科与列宁格勒以及摩尔曼斯克之间的交通要道。这一行动使得大批来自美国的谢尔曼坦克积压在港口,无法及时投入战场,为苏军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极大地限制了苏军装甲部队的扩充。

    与此同时,德国空军与大明空军紧密协作,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轰炸行动。他们对莫斯科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轰炸,夜以继日地向这座城市倾泻弹药。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莫斯科上空释放大量照明弹,将夜晚的莫斯科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苏军士兵在这种高强度的轰炸与照明下,精神高度紧张,半刻不得安宁,疲惫感与恐惧情绪在苏军阵营中蔓延开来。

    而大明王朝的远程轰炸机更是长途奔袭,对乌拉尔工业区展开猛烈轰炸。乌拉尔工业区作为苏军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遭受重创,大量的生产设施被炸毁,军事装备的生产陷入停滞,给苏军的后方军事工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此时的莫斯科,尽管城内兵力高达数百万之众,但形势却岌岌可危,与往昔德军首次攻击莫斯科时的情形已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严峻得多。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