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了年,天气很快就变得温暖起来。
又要开始春耕了,这是陆晨阳成为无名刺史以来的第一次春耕,陆晨阳非常重视。
药苗也采购回来,送往到了各地。
岭南在有序而忙碌着,然后……南阳王反了。
南阳王起兵谋反是因为朝廷里有人上书弹劾南阳王,方世豪的事在皇上的寿辰过后终究被暴露出来,‘恰好’陆晨阳的折子也在此时送了上去,证实了蜀地的暴乱。
原来在乾元帝开开心心过生日的时候,他治下的百姓都已经揭竿而起了,他还以为自己英明神武,天下太平呢。
乾元帝怒不可遏。
这事肯定要有个背锅的,南阳王就是现成的人选。
御史弹劾南阳王,增收赋税、苛待百姓,所以才让百姓活不下去愤而谋反。
不是乾元帝的错,都是南阳王的错,是南阳王逼得百姓不得不反的。
然后有人就喊出了那句,南阳王不配得皇上恩典,请皇上削除他的王位,以平民心。
很多大臣都认为,这奏折是乾元帝示意大臣上的。因为乾元帝其实早有削藩的心,只是因为还有个更棘手的镇国公,所以他没有轻举妄动。
如今镇国公府的兵权也已经收回来了,现在他想对南阳王下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满朝文武觉得自己悟了,就连跟乾元帝情投意合的兰贵妃都是这么想的。
但是乾元帝知道,那不是,这根本不是出自他的授意!
为什么他以前没能削藩?连当年大乾最兵强马壮之时,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都没能收回蜀地,不得已封了个异姓王。
因为蜀地太远了,而且山路难行,他们的兵马到了倏地也很难适应当地的地形,南阳王凭借着天险就可以让高枕无忧。
现在朝廷什么情况他心里有数,连给他办寿宴户部都在一个劲儿的哭穷,哪有那个银子兴师动众的跑去倏地削藩?!
他吃饱了撑的,这么多皇帝都没动过南阳王这块硬骨头,他非得去撞个南墙?
偏偏他还不能说,不能告诉别人。
方世豪谋反,必须要有个人背锅,大臣们都找了替罪羔羊,他也不能说南阳王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