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长江水,尚带寒意。晨曦从东方透过层叠的乌云,抚过上海滩的街道,霓虹未尽,风华犹存。街头巷尾,车水马龙,但所有的焦点,似乎都集中在沈洛的电影拍摄上。城市如同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电影的光辉开始照亮这片曾经被烟尘笼罩的土地。
沈洛自从宣布电影项目《抗日烽火》的立项后,便引来了无数关注。剧组动员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上海,媒体纷纷开始报道这部以抗日为题材的电影,预示着它将成为当年最大的娱乐盛事。
然而,正如星光总伴随阴影,沈洛在迎接声誉与掌声的同时,也未曾逃脱权力游戏中的险恶漩涡。顾俊,这个同样来自上海滩的商界巨头,正在悄无声息地施展他的权谋。
“顾俊又开始了。”沈洛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对面百忙中的拍摄现场,眉头微皱,眼神中闪烁着一丝清冷的锋芒。
张铭吉站在他旁边,略带沉思地说道:“顾俊通过报纸上的几个财经专栏,已经开始了对您的攻击。他利用手中的舆论工具,暗示这部电影不过是您为了商业利益而捧起的空壳,无非是用抗日的题材做文章,炒作声势,试图颠覆市场。”
“他总是这么干净利落。”沈洛轻轻捏了捏手中的茶杯,目光落在桌面上散开的几张报纸上,文字锋利如刀。顾俊善于操控舆论,巧妙地将沈洛的电影描绘成政治宣传的工具,同时又不忘加上“商业炒作”的标签,将电影的真正意义彻底扭曲。
“其实,他根本不在乎这部电影究竟要讲什么。”沈洛的声音低沉,却充满了力量,“他只在乎能从中收获什么。舆论不过是他的一颗棋子,用来打压对手,增强自己在商界中的话语权。”
张铭吉点了点头,理解沈洛的意思,“而且顾俊背后的力量复杂,他不仅能通过报纸对外发声,还能通过他掌控的商界资源,将这些负面影响扩展到更多的企业中。这种攻势,若不应对,势必会对您的电影产业造成不小的冲击。”
“我早就料到他会这样做。”沈洛微微一笑,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他从未真正放过沈家,也从未放过我。”
这场较量,不单纯是商业上的争斗,更多的是一场政治博弈。顾俊不仅想通过这种方式打压沈洛的电影事业,更试图借此影响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