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近现代的雕刻艺术(3/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中的具体事物为蓝本进行创作,形象非常贴近真实物体。比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人物的肌肉线条、表情等细节都高度还原真实的人体,观众一眼就能认出雕刻的对象是什么。

    - 抽象主义:摆脱对具体物象的描绘,作品不直接呈现现实中的事物形态。如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的一些作品,只是通过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线条组合来表达,很难从中找到具体的现实事物形象。

    创作目的

    - 具象主义:注重展现事物的外在美和真实感,旨在尽可能真实地记录、再现或美化某个对象,让观众欣赏到雕刻对象本身的魅力,或是讲述与对象有关的故事。

    - 抽象主义:更关注内在精神和情感的传达,通过非具象的形式挖掘和表达深层的思想观念、情绪氛围,引发观众对于艺术、世界、自我等抽象概念的思考。

    欣赏角度

    - 具象主义:观众主要从作品对真实事物的还原程度、细节的精致程度、所描绘对象的文化意义等角度去欣赏,比如欣赏一件历史人物的具象雕塑,可以从人物形象塑造是否符合大众认知、服装配饰雕刻是否精细等方面入手。

    - 抽象主义:欣赏重点在于作品的形式美感(如线条、色彩、形状的组合)、所传达的情感和理念,观众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作品所营造的抽象氛围和内在精神。

    以下是具象主义和抽象主义雕刻艺术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及作品:

    具象主义雕刻艺术

    - 古希腊时期:菲狄亚斯的《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神像》和《宙斯神像》,以写实手法展现神的完美形态与气质,体现当时对人体美的认知和精湛雕刻技艺。

    - 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精准刻画人体肌肉结构与线条,展现男性阳刚之美;《哀悼基督》则通过细腻表情和姿态,表现圣母的慈爱与悲痛。

    - 19世纪法国:罗丹的《思想者》,塑造了一个低头沉思的男子形象,肌肉紧绷、神情凝重,体现人类的思考与精神内省;《青铜时代》以逼真手法刻画青年男子体态,展现生命活力与觉醒意识。

    - 20世纪前苏联:安德列耶夫的《列宁组雕》、梅尔库罗夫的《演说的列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