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的这些举动,倒是让那群贪官污吏老实了不少,生怕治下出现叛乱,再将摄政王招来。
也有那种不开眼的,一般都是当地豪门大族作恶,勾连当地父母官,然后这个锅就让朝廷背上了。
对于这种不开眼的人,摄政王起初还有所收敛,不敢太过火,直到收到了南乔的圣旨。
和圣旨一起送来的,还有孙太后的画像。
意思很明显了,皇叔你难道不急着和太后双宿双飞了吗?
那你还等什么,干死那些人啊。
有了皇帝陛下的首肯,摄政王再不留情,在国内杀了一个人头滚滚。
那些豪门大户和贪官污吏的家产,都被摄政王罚没,扣除军队开支之外,剩下的全都送回了京城。
只要大夏朝的官员收敛一点,国库是不缺银子用的,南乔就用这些银子开始组建自己的亲军了。
发展民生这种事,暂时顾不上,等什么时候彻底掌控了朝堂,执行力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后,再说。
花钱如流水,实在没钱了,就让‘太祖’出面,找几头养肥的猪宰了吃肉。
草原异民族的犯边,不出意料被打退了回去,战况根本就没有奏折里写的那么惨烈,一切都是满桓为了要东西罢了。
南乔看看情报,看看奏折,随手扔在了那里。
一晃又是三年的时间过去,南乔13岁了,摄政王班师回朝,大夏朝内的叛军基本被消灭一空,剩下那些占山为王的山匪路霸没管。
这种山匪简直不要太多,根本清除不干净,这群人也成不了气候。
时隔快五年没见了,摄政王沧桑了很多,看上去倒是一副帅大叔的模样。
南乔还算给面子,派出了李进忠去城外迎接摄政王回朝,他本人就在御书房等着。
13岁的南乔已经有了很强的威望了,文武百官哪个不怕?
朝堂之上,南乔一句话,下面的人全都溜溜的,没有一个人敢反驳。
摄政王也没那么大的脸面,能让皇帝陛下亲自迎接他,能派出李进忠就已经算是相当给面子了。
就这,还不是因为摄政王的这个身份,而是因为皇叔的辈分。
这个态度,李进忠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