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三点,皇城钟鸣。
金銮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凝重。今日是新科进士授职之日,按照惯例,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将由皇帝亲自任命官职,其余进士则由吏部统一安排。
李云轩高坐龙椅,冕旒垂下的玉藻微微晃动,遮住了他深邃的目光。他指尖轻叩扶手,目光扫过殿中众人,最后落在站在最前列的三鼎甲身上——
状元林墨身着崭新青色官服,神色肃穆;
榜眼张文远面带微笑,眼中却藏着几分紧张;
探花陈实依旧绷着一张黑脸,站姿笔直如松,活像个随时准备上阵的士兵。
\"陛下。\"首辅杨毅手持象牙笏板,缓步出列,\"按旧例,状元当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入翰林院观政三年,再酌情外放。\"
杨毅年近六旬,须发花白,面容清癯,一双眼睛却锐利如鹰。他是世家推举的首辅,在朝中经营数十年,门生故吏遍布六部。此刻他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云轩微微颔首,却不急着表态,而是看向叶明:\"魏爱卿以为如何?\"
魏成出列,拱手道:\"回陛下,臣以为,新科进士当量才授职,不必拘泥旧例。\"
\"哦?\"杨毅眉头一皱,\"魏大人的意思是?\"
\"林墨精通实务,尤擅盐政、赋税;张文远文采斐然,熟悉典章制度;陈实出身军户,熟知边关军情。\"魏成朗声道,\"若按才学授职,方能人尽其用。\"
杨毅眼中闪过一丝冷意:\"魏大人此言差矣。翰林院乃储相之所,历来状元皆入翰林,此乃祖宗成法,岂能轻改?\"
殿中世家官员纷纷附和:\"杨首辅所言极是!\"
\"翰林清贵,非进士不入!\"
李云轩不动声色,目光扫过众人,忽然开口:\"杨爱卿,朕记得你当年中举后,并未入翰林,而是直接去了户部?\"
杨毅面色一僵:\"老臣当年情况特殊\"
\"既如此,今日也不必拘泥。\"李云轩淡淡道,\"林墨。\"
\"臣在。\"
\"朕观你策论中盐政改革一条颇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