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血脉撒满世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2章 无为而治(3/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将城阳郡、济南郡和琅玡郡等归还刘襄,使齐国的封地恢复到原来的七十城规模。

    刘襄在诸吕之乱中起兵,声势浩大,影响力极强,但最终只得到了齐国原有的封地,心中非常不满。

    刘章和刘兴居等了几年才等到封赏,而刘恒却将赵王之位赐给了赵幽王之子刘遂,并封他的儿子刘揖为梁王。

    刘章和刘兴居冒着生命危险,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却事与愿违。

    大哥刘襄没能当上皇帝,就连陈平和周勃曾许诺过的赵王和梁王之位也化为泡影,两人心中好不郁闷。

    而另一边,苦熬了数十年的薄姬终于迎来了儿子刘恒成为天子的时刻。

    薄太后感激涕零,她这些年来刘恒的艰辛和努力,决定让这位孝顺的儿子再次赏赐那些诛杀吕氏有功之人。

    这次封赏侧重于物质奖励,唯有刘揭例外,他被封为阳信侯。周勃则将此次所获得的封赏全部转赠给了薄昭。

    时间转眼过去了两年,到了孝文二年(公元前178年),刘章和刘兴居终于等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封赏。

    然而,刘恒称帝后,对刘章和刘兴居的本意心知肚明——他们原本是想迎立刘襄为皇帝。

    尽管刘肥的这三个儿子立下了赫赫功劳,但他们的行为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这让刘恒心中颇为不悦。

    于是乎,就只是从齐国分割出两个郡给他们兄弟二人,将刘章封为城阳王,将刘兴居封为济北王。

    诛杀吕氏一族时,他们三人率先揭竿而起,高举义旗,但最终齐国却被分割,封地狭小,这让三兄弟心中充满了怨气和不满。

    刘恒称帝已经有好几年了,但一直没有立太子,大臣们屡次劝谏。

    刘恒多次表示自己德行浅薄,功绩微小,不配册立太子,但朝臣们再次劝说,刘恒终于答应了,立刘启为太子。

    刘启与刘恒相似,仁爱宽厚,孝顺长辈。太子册立后,母凭子贵,刘启的母亲窦姬也成为了皇后,人们称她为窦皇后。

    后宫稳定,朝臣确定,封国安定,刘恒的天下运转顺利,赋税减轻,徭役减少,民众的生活自然而然地安定了下来。

    刘恒的性格以宽和仁厚着称,他在位期间,政治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