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血脉撒满世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章 形势一片大好(3/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虽然有点不太道德,但确实有效,成功地骗过了项羽。

    第二天清晨,项羽带着牧双准备的粮草,率领楚军回到城阳城外。

    在项羽跟齐人纠缠期间,仅凭一封书信就改变了项羽作战计划的张良已经逃到了刘邦身边,从此正式成为刘邦的臣子。

    为了进一步给项羽制造麻烦,同时为了成全张良对韩王的感情,刘邦特意选择了韩国贵族后裔姬信,承诺将封他为王,命他夺取韩国。

    姬信,字成,出生于公元前 251 年,是战国时期韩国第十九代国君韩襄王姬仓庶子之子,也是韩襄王的孙子。

    姬信的父亲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记载,但可以推测出他应该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王子,因为他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

    然而,正是这种背景使得姬信从小就学会了忍耐和等待机会。

    姬信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他善于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

    然而,当刘邦出现时,姬信看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刘邦对于姬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有实力的领袖,还是一个愿意给予他人机会的人。

    姬信相信,如果能够跟随刘邦,他有可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抱负。

    于是,当刘邦提出让他夺取韩国并封为王时,姬信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姬信的决定并非仅仅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他也希望通过刘邦夺取韩国来恢复韩国的繁荣和稳定。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此外,姬信也知道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任务。

    就这样,姬信踏上了夺取韩国的征程,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新篇章。

    姬信带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到韩国,新任韩王郑昌根本不是对手,而项羽此时正被困在城阳无法前来支援。

    于是,在姬信的猛烈攻击下,郑昌很快便选择了投降。

    刘邦也遵守承诺,立即册封姬信为韩王。

    然而,项羽这次的失误不仅失去了韩国,更糟糕的是给了他的死对头刘邦一份大礼——陈平。

    当初,当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