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彭越想要继续壮大自己的力量。
如果跟随刘邦,他的势力可能会被吞并或削弱。因此,他选择离开刘邦,独自发展。最后,彭越也考虑到未来的局势变化。
虽然刘邦目前势头正猛,但谁能保证他一定能够成功夺取天下呢?彭越认为保持独立,等待时机更为明智。
其次,彭越与刘邦合作后,发现刘邦的军队人数稀少且将领匮乏,发展状况并不理想。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跟随凤凰飞翔,就是林中俊鸟;如果跟随老虎同行,就是百兽之王。
但若是和乌鸦一起飞行,就难以有所作为。彭越既无未卜先知的能力,也不懂识人之术,认为跟随刘邦难有出头之日。
其三,天下反秦的局势愈发激烈,各地起义风起云涌。随便拉起一支队伍,召集上万人,就能占据地盘称王。彭越志向远大,有意积蓄力量,企图称王称霸。
因此,彭越率领队伍前往巨野(今山东巨野县)招募溃散的魏国士兵。
与彭越分手后,刘邦并未死心,他前往粟县(今河南夏邑县),成功筹集到四千多人,加上之前的人马,总共不到一万。
此外,他还邀请了魏国的一支军队前来协助,再次攻打昌邑。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当时昌邑的守将究竟是谁,但他却成功抵御了刘邦的两次攻击。
昌邑实在是打不下来,刘邦心里也清楚,以目前的兵力和装备,如果强行攻城,只会让自己的军队遭受重大损失。
而且时间紧迫,不能在这里耽搁太久。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不再与昌邑纠缠,而是带着队伍一路前进,寻找其他机会。
一路上,刘邦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如果遇到容易攻克的城池,他会毫不犹豫地下令进攻。
但如果遇到坚固的城池,他也不会轻易冒险,而是选择绕过去,继续前进。这种策略虽然看起来有些漫无目的,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明智之举。
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同时也能够保持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从刘邦西进过程中的整个行进路线来看,他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计划。
他的军队在地图上四处游荡,时而向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