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少量亲兵夺路而逃。在混乱中,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不甘,仿佛一只受伤的野兽。
失去主帅的西夏军更加慌乱,纷纷投降。这场偷袭战,张文远率领虎一师大获全胜,西夏军二十万大军被击溃,粮草辎重损失殆尽,战死近五万人,投降也有六万多人,逃跑的司马仲达在收拢残部七万余人后狼狈逃回洛邑。宛城之围就此解除。
当张文远率军进入宛城时,薛孟陵和商闻出城迎接。薛孟陵看着张文远,眼中满是赞许和感激,那眼神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敬意:“文远,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及时搬来救兵,发动突袭,宛城危矣!” 张文远笑道:“将军过奖了,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此次能解宛城之围,全靠将士们奋勇杀敌。” 众人相视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劫后余生的庆幸。宛城,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迎来了暂时的安宁。而这场战斗,也将成为燕军历史上一段光辉的篇章,被后人传颂。
宛城之战,如同另一个时空的刘秀昆阳之战般,展现了弱势一方凭借智慧、勇气和团结,创造出以少胜多的奇迹。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兵力悬殊,局势一度危急,但燕军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英勇的战斗和精准的战术,成功逆转战局,保卫了宛城,也为后续的战略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凯登基称帝之后,高羽便选择留在了建业城中。孔亮和刘基,因分别担任右丞相和御史大夫之职,也一同在建业履职。徐若云等家眷,亦跟随高羽来到了这座繁华的江东都城。
虽说高凯赐予高羽 “八千岁” 的尊号,特许他入朝不拜、乘坐天子车架,还能持剑着履上殿,但高羽绝非恃宠而骄之人。除了在私下无人之时,能在大哥面前稍作放松,尽显兄弟情谊,一旦身处朝堂或公开场合,他依旧小心翼翼地恪守着君臣之礼。
如此举动,让江东的一众臣子颇为满意。毕竟,高羽虽与高凯是亲兄弟,可终究不是同一个人,即便血脉相连,在众人心中,还是难免存在些许隔阂。不过,高羽对此并不在意。说实话,在江东诸臣之中,除了智谋无双的鲁昭,以及算是半个自己人的杨林、李左车,其他众人,实在难以让高羽完全认可。并非他们毫无能力,只是在高羽看来,这些人缺乏长远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