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儒叹了口气:“齐童生果然是难得的人才,不仅才学出众,品行也是上乘。”
“求文阁有齐童生这样的弟子,实在是幸事。”
齐文听了这话,不禁有些羞愧。
“两位大儒过奖了,齐文不过是恪守本分罢了。”
他的谦逊更是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好感。
谢大儒和孙教习见齐文心意已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谢大儒站起身,拱手道:“既然如此,我等就不多打扰了。”
孙教习也跟着起身:“若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等。”
齐文也连忙站起身来回礼。
“多谢两位大儒,齐文必不敢忘。”
随后齐文恭敬地送两位教习到院门口。
他的举止得体,言语恳切,让两位教习越发觉得惋惜。
其他在场的读书人看到这一幕,也都暗自感叹。
他们见识到了齐文的才学,更见证了他的品格。
这样的人物,无论在哪里都会大放异彩。
两位教习的身影刚刚消失在院门外,原本安静的小院顿时沸腾起来。
那些一直在一旁默默观察的读书人,突然就像是被打开了某种开关。
他们蜂拥而上,将齐文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想要与这位少年天才搭上关系。
齐文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有些手足无措。
他努力地应对着每一个问题,脸上的笑容却始终未曾消失。
“诸位过奖了,齐文不过是侥幸而已。”
但他的谦虚之词却引来了更多的赞美和追捧。
有人开始询问齐文写作技巧。
还有人甚至开始打听齐文的日常生活习惯。
这些问题五花八门,有的深奥,有的浅显,有的甚至有些无厘头。
齐文却都一一作答,不卑不亢,言辞恳切。
“齐兄,不知你平日如何锤炼文气?”
齐文略作思考,然后娓娓道来。
他讲述了自己每日清晨诵读经典的习惯。
又说到午后常常临摹名家书法,以此陶冶性情。
最后还提到夜晚常常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