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己之私,不惜践踏道义,戕害人命。
原本应该成为民众表率的官员,却成了腐化堕落,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这种环境下,下面的官员又怎能不效仿,同流合污?
于是乎,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之事层出不穷,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久而久之,朝野愈发腐败,吏治日益败坏!
整个国家,就像是一具被蛀空的枯骨,看似强大,实则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这个硕大的家族虽然表面上富丽堂皇,实则早已种下了破败的种子。
而他们的衰亡,并非源于外敌入侵或天灾人祸,而恰恰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想从外面杀进来一时是杀不死的。
必须先让他们从内里开始自相残杀起来!
当权者一味地享乐,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对权力的滥用毫无节制。
这其中透射出的道理发人深省。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王朝就是在这奢靡腐败中走向灭亡。
它们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从鼎盛到衰败的过程,苍黄古道,不禁令人扼腕长叹。
而当下这个大周朝,何尝不是正在重蹈覆辙?
念及至此,齐文的心里就涌起一阵悲戚。
这时,考试要求适时传入了齐文的耳朵里。
“考生听题,根据方才所见所感,赋诗一首,以抒胸臆,文体不限。”
声音虽不大,却字字铿锵,让人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
齐文听罢,立刻会意。
经过方才的观察与感悟,他的内心已经有了一番感触,诗兴顿生。
立刻在脑海中搜寻起合适的诗篇素材。
凭借着那浩如烟海的圣人城,他在瞬息之间就找到了一首切题的佳作。
这首诗正是源自明末大儒顾炎武所作的《廉耻》。
顾炎武生逢乱世,目睹了明朝由盛转衰,最终覆亡的全过程。
他在这首诗中以犀利的笔锋抨击了当时官场的腐败与不公,可谓句句辛辣,字字如刀。
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