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侯嘴上谦虚, “这都是陛下赏识。”
等官员们各自散去,长阳侯回到自己的办公处, 挑眉笑起来。
郑山辞的事传到朝中各处, 翰林院的翰林也知道了。状元是从六品修撰,榜眼跟探花是正七品编修,他们要在翰林院历练三年。在这三年内他们修国史和起草一些文书, 到六部观政, 等着三年后进入六部任职。
萧高阳听见很多翰林都在谈论郑山辞,他也听了一耳。
“这郑山辞是三甲进士, 连跨三个官阶变成户部员外郎了, 听说是治瘟疫有功, 再加上自身政绩过硬, 让陛下直接下旨升官。”
“郑山辞是何许人, 这般厉害。”
“这晋升的速度比前三甲还要顺。”一个翰林语气泛着酸意。他是二甲进士, 已经在翰林这个位置困了八年了,一直没有受到提拔。翰林院是清水衙门,官员的日子过得清贫, 京城的物价高, 房价更高, 很多出身寒门, 哪怕是乡绅跟书香门第的家里,在京城连房子都买不起。翰林表面上看着光鲜亮丽,实则生活拮据。
“可不兴说这话, 郑山辞是有真本事的人, 现在他的官阶还比在坐的诸位高一些, 往后见了他, 还要拱手说郑大人好。”一个翰林淡淡道。
“萧大人, 你怎么看?”有人看见萧高阳眼中一亮,萧高阳是跟郑山辞同届的,还是状元。
“我还要向郑大人学习。”萧高阳不露声色的笑了笑。
众人见状元郎说话不露风,心中只觉没意思。萧高阳只拿着文书回到自己的工位上,整理文书,没去掺合这件事。
下值后,萧高阳回到家中,父亲还为郑山辞的事安慰他。萧高阳淡笑,“父亲,我们在京城没有经历过蝗灾跟瘟疫,郑大人能保护这么多人,我只会觉得敬佩。但另一方面我也并不觉自己比他低微,若是我为地方官,也会拼尽全力护佑一方百姓。”
萧大人听见自家儿子这般通透,挼着胡子笑,“不愧是我们萧家的麒麟儿。”
待萧高阳走后,萧夫人看自家老爷还是笑着,她打趣说道,“你之前还说什么,怕阳儿心性不稳。你太小瞧他了。”
萧高阳